[发明专利]广角镜头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09079.6 | 申请日: | 2013-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7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小宫山忠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13/18 | 分类号: | G02B13/18;G02B13/06;G02B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张鑫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广角镜头 | ||
1.一种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广角镜头具有六片以上的塑料透镜,
所述六片以上的塑料透镜包括第一接合透镜,所述第一接合透镜由塑料透镜的非球面彼此接合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六片以上的塑料透镜还包括第二接合透镜,所述第二接合透镜由物体侧及像侧中的至少一侧为非球面的塑料透镜彼此接合而成,
所述第一接合透镜和所述第二接合透镜配置在隔着光圈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接合透镜和所述第二接合透镜中,被接合的塑料透镜的折射率的大小关系为隔着所述光圈对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接合透镜和所述第二接合透镜中,被接合的塑料透镜的材料所具有的性质的配置为隔着所述光圈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合透镜及所述第二接合透镜的屈光度为正。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六片以上的塑料透镜中的位于最靠物体侧的塑料透镜的像侧的面为非球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六片以上的塑料透镜中的至少六片塑料透镜中,其每一片透镜的物体侧及像侧中的至少一侧为非球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
视角为130°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广角镜头具有四组六片的透镜结构,所述四组六片的透镜结构从物体侧起依次包括:具有负屈光度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度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度的第三透镜组;以及具有正屈光度的第四透镜组,
在所述第三透镜组与第四透镜组之间配置有光圈,
所述第四透镜组为所述第一接合透镜,
所述第三透镜组是将两片塑料透镜的球面彼此接合而成的第二接合透镜,接合面以外的至少一侧为非球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接合透镜和所述第二接合透镜中,被接合的塑料透镜的折射率的大小关系为隔着所述光圈对称。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接合透镜中的物体侧的塑料透镜的折射率与所述第一接合透镜中的像侧的塑料透镜的折射率相等,并且所述第二接合透镜中的像侧的塑料透镜的折射率与所述第一接合透镜中的物体侧的塑料透镜的折射率相等,
所述第一接合透镜中的像侧的塑料透镜的折射率与所述第一接合透镜中的物体侧的塑料透镜的折射率不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接合透镜和所述第二接合透镜中,被接合的塑料透镜的材料所具有的性质的配置为隔着所述光圈对称。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接合透镜中的物体侧的塑料透镜和所述第一接合透镜中的像侧的塑料透镜使用相同的透镜材料,并且所述第二接合透镜中的像侧的塑料透镜和所述第一接合透镜中的物体侧的塑料透镜使用相同的透镜材料。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组是像侧的面为非球面的非球面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组是物体侧和像侧两个面为非球面的非球面透镜。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广角镜头具有五组六片的透镜结构,所述五组六片的透镜结构从物体侧起依次包括:具有负屈光度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度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或负屈光度的第三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度的第四透镜组;以及具有正屈光度的第五透镜组,
在所述第四透镜组与第五透镜组之间配置有光圈,
所述第五透镜组为所述第一接合透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0907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美容保健香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及其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