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纤束的成型设备及其成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94315.1 | 申请日: | 2013-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870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许征;刘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亨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1/20 | 分类号: | B29C41/20;B29C41/38;B29C41/34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雷利平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纤 成型 设备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光纤束的成型设备及其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光纤到户(FTTH)建设的发展,信息传输量与宽带业务需求的持续增长,对大芯数光缆的需求量明显增加。城域网与接入网的大量建设,使城市光缆的布设管道资源越来越宝贵,大芯数光缆受到城市地下管道空间的限制。
我国正在城域网和接入网中大量铺设馈线光纤带光缆,光缆结构有中心束管式,松套层绞式与骨架式三种。骨架式光纤带光缆生产设备投入大,工艺最复杂,生产成本最高。我国光纤带光缆的主要结构为光纤带螺旋绞入松套管结构,这种结构有个明显的问题,就是由于不同层的光纤带其螺旋半径不一样,出现中心层与边层光纤带的长度差异,此外还存在着余长不均匀、光纤过度扭曲等缺点。同时由于光纤带的螺旋扭绞,使光纤带形成一个几乎固定的叠层体,使其余长难以做大,在承受短期拉力时,光纤受到的应变力较大。为了提高拉伸强度,不得不增大加强件直径,导致光缆的直径和硬度也随之增加,给施工带来不便,也大大增加了安装成本,同时也消耗了有限的城市管道空间。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光纤束制造方法和模具生产的光纤束光纤密度较低,生产成本较高,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为: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光纤束的成型设备,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的特点,其生产的光纤束光纤密度高,可有效降低大芯数光缆的直径和重量,方便使用和安装。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为: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光线束的成型方法,通过该成型方法使得光线束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效率提高,而且通过该成型方法所生产出的光纤束的光纤密度高,可有效降低大芯数光缆的直径,可使大芯数光缆适用于现有的城市地下布设管道中,同时也降低了光缆制造中的原材料消耗,降低了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光纤束的成型设备,
依次包括并带放线机、聚合模具、预成型模具、间歇涂覆模具、紫外光固化装置和收线装置;
预成型模具具有成型腔,成型腔的内壁设有成型槽,成型腔的横截面为由若干圆弧呈环形阵列排布组成,成型腔的一端设置为成型进口,成型腔的另外一端设置为成型出口,成型腔从成型进口到成型出口的横截面的面积呈渐缩设置;
间歇涂覆模具为具有中空内腔的管状结构,间歇涂覆模具的内壁设有凹槽,中空内腔的横截面为由若干圆弧呈环形阵列排布组成,间歇涂覆模具的外周缘开设有涂覆孔组,涂覆孔组为呈环形阵列排布的若干涂覆孔、且涂覆孔的内孔口与中空内腔相连通。
进一步,涂覆孔的内孔口位置对应于两个圆弧的连接处设置。
进一步,沿间歇涂覆模具的轴向设置有两组涂覆孔组,且每组涂覆孔的个数均对应凹槽的数量设置。
优选的,间歇涂覆模具的一端为涂覆进口,间歇涂覆模具的另外一端为涂覆出口,中空内腔从涂覆进口到涂覆出口的横截面的面积呈渐缩设置。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光纤束的成型方法,采用上述的成型设备,包括以下步骤:
(1)聚合:将若干根光纤在并带放线机上经聚合模具精确定位,使若干根分散的光纤收拢在一起;
(2)预成型:将收拢在一起的光纤经过预成型模具,进行第一次挤压为束状光纤;
(3)涂覆树脂:束状光纤经过间歇涂覆模具,在涂覆紫外光固化树脂的同时再次挤压束状光纤,紫外光固化树脂通过涂覆孔间歇地加入间歇涂覆模具,将束状光纤的外侧以一定间隔涂覆紫外光固化树脂;
(4)固化:束状光纤经过紫外光固化装置,将束状光纤的外侧涂覆的紫外光固化树脂进行固化形成光纤束;
(5)收线:采用收线装置将光纤束收集在光纤束盘上。
进一步,紫外光固化树脂的颜色可选用国家标准色谱的所有颜色中的任意一种,用以区分光纤束。
进一步,紫外光固化树脂沿光纤束轴向的长度为5mm至8mm。
进一步,紫外光固化树脂之间的间隔距离为20mm至25mm。
进一步,光纤束的光纤数量为2至12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亨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亨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943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