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药物中间体1-(3-氰甲基吡啶基-2)-4-甲基-2-苯基哌嗪的合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94072.1 | 申请日: | 2013-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090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苏小勇;许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鲁药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01/04 | 分类号: | C07D401/04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许振强 |
地址: | 2746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药物 中间体 甲基 吡啶 苯基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医药中间体领域,特别的是涉及一种改进的医药中间体1-(3-氰甲基吡啶基-2)-4-甲基-2-苯基哌嗪的合成方法。
技术背景
1-(3-氰甲基吡啶基-2)-4-甲基-2-苯基哌嗪(化合物Ⅰ)是制备米氮平的关键中间体。米氮平(英文名称为mirtazapine,化合物Ⅱ)是一种有效的抗抑郁药物(US4062848),它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此药物是美国Organon公司开发的,于1994年首次在荷兰上市销售,于1996年获得美国FDA认可,目前已经在全世界许多国家临床上广泛应用。
。
文献报道的制备米氮平的方法有数种,美国专利US4062848报道了由氰基中间体A在强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中间体B,中间体B再进一步还原成中间体C,最后经环合得到米氮平D。如下所示:
。
专利JP2001/12287采用了将中间体A还原成中间体E,然后再合成中间体C,最后制备米氮平的方法,如下所示:
。
可见,1-(3-氰甲基吡啶基-2)-4-甲基-2-苯基哌嗪是米氮平合成中的一个重要中间体,对其进行合成研究及优化,就能较优异的制备出米氮平产品。
文献报道,1-(3-氰甲基吡啶基-2)-4-甲基-2-苯基哌嗪的合成主要有以下几种:
专利US4062848,报道了一种1-(3-氰甲基吡啶基-2)-4-甲基-2-苯基哌嗪的合成方法,是以1-甲基-3-苯基哌嗪和2-氯烟腈为原料,用KF作碱在干燥的DMF中加热至140℃,在氮气保护下反应20h,冷却后加入水,水相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相干燥浓缩得油状物即为1-(3-氰甲基吡啶基-2)-4-甲基-2-苯基哌嗪,收率约80%,可直接进行下一步反应。合成路线如下:
。
此反应路线中所用的碱为KF,在工业生产中生成的HF容易腐蚀和损坏设备,且该气体有剧毒,具有危险隐患。
专利US2003069417A1,报道了一种制备1-(3-氰甲基吡啶基-2)-4-甲基-2-苯基哌嗪的方法,将2-氨基-3-氰基吡啶溶解在1,2-二氯乙烷中,加入 N-甲基-1-苯基-2,2’-亚氨基二乙基氯化物后升温至80℃反应6h,冷却后浓缩除去溶剂,得到黄色粉末即为产品,收率约80%。合成路线如下:
。
此反应路线使用昂贵、不易得的原料,不适合大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所有上述1-(3-氰甲基吡啶基-2)-4-甲基-2-苯基哌嗪合成工艺的缺陷,提供一种低成本、高收率、纯度较高、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药物中间体1-(3-氰甲基吡啶基-2)-4-甲基-2-苯基哌嗪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采用2-氯烟腈和1-甲基-3-苯基哌嗪反应制备1-(3-氰甲基吡啶基-2)-4-甲基-2-苯基哌嗪;
2)用三乙胺作附酸剂,DMF做溶剂;
3)反应液调节pH为2后,过滤除去三乙胺盐酸盐,然后先向滤液中加入少量的乙酸乙酯,搅拌均匀后,滴加4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为10;
4)用乙酸乙酯萃取反应液;
其反应路线如下:
。
优选的,步骤1)中2-氯烟腈和1-甲基-3-苯基哌嗪的摩尔比为1-1.2:1。
优选的,步骤2)中三乙胺与1-甲基-3-苯基哌嗪的摩尔比为1-2:1。
优选的,调节pH为10时,加入乙酸乙酯的量为萃取所需乙酸乙酯体积的1/4-1/2。
优选的,反应温度为0-160℃;反应时间为0-2天。更进一步优选的,反应温度为140℃;反应时间为1天。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将所用的碱由无机碱KF换为有机碱三乙胺,三乙胺作为附酸剂,能与生成的氯化氢形成盐酸盐,较好的使反应向正反应反应进行,且解决了设备易腐蚀的问题,同时产品收率高、纯度高,且成本低、适合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用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不限于此。
实施例1:
1-(3-氰甲基吡啶基-2)-4-甲基-2-苯基哌嗪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鲁药制药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鲁药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940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