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凹辊式管材斜轧张力减径工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87251.2 | 申请日: | 2013-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15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赵春江;赵才;黄庆学;白磊;双远华;秦建平;安俊静;郝琳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B19/10 | 分类号: | B21B19/10;B21B27/02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王思俊 |
地址: | 030024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凹辊式 管材 斜轧 张力 工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管材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凹辊式管材斜轧张力减径的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金属管材生产中所应用的张力减径机轧辊有凹辊式和凸辊式,在单机架上的轧辊数有二辊、三辊和四辊三种形式,在实际生产中多应用的是三辊凹辊形式,其中三辊凹辊式的构造如图1所示,三个凹辊呈120°布置,三个凹辊的凹形弧面围成近似的圆形。多个单机架组成张力减径机组,奇数机架与偶数机架互成60°交错排列,减径过程中管材前进方向与减径机轧辊周向线速度方向重合,形成纵轧减径。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是在厚壁管张力减径过程中,管材受减径变形产生延伸和宽展时,轧辊底部金属受孔型底部的限制,管壁向内增厚,辊缝处金属向外增厚,使管材金属呈现出不均匀的流动,经多机架定减径后管材在孔型内的不均匀性流动逐步累加,减薄的部位不断减薄,增厚的部位不断增厚,最终产生“内六方”现象,严重影响了管材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三辊凹辊式斜轧张力减径的工艺方法,可有效地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
本发明实现步骤如下:
1.通过下述方法获得凹辊式斜轧张力减径的轧辊孔型曲线:如图4所示,平面a1和平面a2的空间夹角为θ,在平面a1内纵轧减径凹辊孔型曲线的方程式为y1=f(x1),在平面a2内斜轧减径凹辊孔型曲线的方程式为y2=f(x2)。y1是y2的垂直投影,二者的关系是:
y1=f(x1)=f(x2cosθ) (1)
或者y2=f(x2)=f(x1/cosθ) (2)
y1为纵轧凹辊孔型曲线,可根据已有纵轧减径工艺获得或者根据传统的设计方法得出;
y2为斜轧凹辊孔型曲线
2.依照y2=f(x2)=f(x1/cosθ)加工各机架上的轧辊的辊型曲线。
3.图1所示为传统纵轧张力减径轧辊排布形式,每个凹辊的X轴线即是该凹辊的中心线(旋转轴线),Y轴线是通过该凹辊中心点与轧制中心线相平行、且垂直于X轴的轴线,Z轴是过该凹辊中心点且垂直于X轴线和Y轴线的轴线。
如图2所示,将图1中所示的各机架轧辊的X轴线和Y轴线绕Z轴顺时针或逆时针偏转θ角度,形成新的坐标系X1Y1Z;将X1轴线作为依照y2=f(x2)=f(x1/cosθ)加工好的斜轧张减轧辊的中心线(旋转轴线),Y1是通过该凹辊中心点与轧制中心线夹角为θ、且垂直于X1的轴线,Z轴线是过该凹辊中心点且垂直于X1和Y1的轴线;从而形成斜轧减径轧辊的排布形式,如图3所示。
上述偏转角θ由下式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科技大学,未经太原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872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封口机加热板
- 下一篇:一种半自动清点和包装硬币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