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蛹虫草多糖组合物、其生产方法及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86770.7 | 申请日: | 2013-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641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徐德峰;李彩虹;孙力军;王雅玲;叶日英;刘唤明;江侧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K1/16 | 分类号: | A23K1/16;A23K1/18;A01G1/04;A61K31/715;A61P37/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张海文 |
地址: | 524088 广东省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虫草 多糖 组合 生产 方法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经发酵制备的多糖组合物、其生产方法及用途,特别是一种蛹虫草多糖组合物、其生产方法及用途。
背景技术
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也称北冬虫夏草,是一种传统名贵中药材,富含虫草素、虫草酸、虫草多糖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菌、抗肿瘤、抗辐射及调节免疫功能等重要作用。在提升机体免疫力方面,其功效成分主要是活性多糖。已有的研究表明,蛹虫草多糖可显著提升小鼠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且市场上已有以蛹虫草多糖为主要原料的以提升免疫力为主要功效的保健品。目前虫草来源主要靠野生资源,但野生资源日益贫乏,难于满足市场需求。液态发酵作为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化的关键技术,可以快速、高效、低成本获得高值化的目标产物,目前已在诸多领域广泛应用。基于蛹虫草显著的生物活性和天然资源的日趋枯竭,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蛹虫草液体发酵制备活性物质的报道,证明在活性物质的种类、含量及药理作用方面,人工发酵的蛹虫草与野生的蛹虫草及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相近,可望成为野生虫草的替代品,这为实现虫草活性成分的低成本工业化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但目前蛹虫草液体发酵与应用的研究绝大多数集中在实验室摇瓶规模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优化方面,5L以上向工业化放大的应用研究较为缺乏,同时在多糖提取方面多是采用传统的离心、烘干、粉碎、浸提、醇沉、干燥等工序,工艺繁琐、成本高昂,缺乏高效低成本的提取方法,而在对虾养殖领域的应用,以及对于养殖对虾免疫性状的影响更未见报道。
对虾作为大宗水产品,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构成和鲜香味美的风味特征,深受消费者喜爱,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调整,其消费数量和质量要求逐年提高。为满足对虾的数量要求,目前主要采用高密度养殖模式,但连续高密度养殖造成水质恶化日趋严重,对虾生长缓慢和患病率增加,养殖效益逐年下降。而广大养殖户为了保证养殖经济效益,在养殖过程中超量使用(甚至滥用)诸多抗生素、杀菌剂等化学药物,从而在养殖源头上埋下了食品安全隐患,并影响了对虾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在目前养殖模式下,迫切需要一种可在养殖源头通过提升对虾自身抗病力,从而维持养殖户经济效益和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免疫调节剂绿色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现代发酵工程方法制备的安全性良好的蛹虫草多糖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低成本、工艺简单、适于工业化的蛹虫草多糖组合物的快速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蛹虫草多糖组合物在提升养殖对虾免疫性状方面的用途。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蛹虫草多糖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蛹虫草菌株活化后,接入种子培养基中于20~30℃培养5~7d制备种子液;
2)往发酵罐中加入发酵培养基,灭菌后冷却至25~35℃,加入2~4%体积的种子液,于20~35℃搅拌发酵3~7d;
3)将步骤2)发酵后所得混合物进行打浆、匀浆、离心取清液,得到蛹虫草多糖组合物。
优选地,发酵培养基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在115-121℃灭菌15-30min。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蛹虫草多糖组合物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蛹虫草菌株活化后,接入种子培养基中于20~30℃培养5~7d制备种子液;
2)往发酵罐中加入发酵培养基,灭菌后冷却至25~35℃,加入2~4%体积的种子液,于20~35℃搅拌发酵3~7d;
3)将步骤2)发酵后所得混合物进行打浆、匀浆、离心取清液,得到蛹虫草多糖组合物。
本发明可采用本领域常用的打浆机、匀浆机和参数,可用较低速度将混合物中的菌丝体进行初步打浆,然后用匀浆机和较高速度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打碎,以获得胞内多糖。打浆和匀浆也可进行多次。
优选地,步骤3)中,混合物以5000-8000r/m打浆5-15min、以10000-12000r/m匀浆10-15min,以6000~10000r/m离心10~3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海洋大学,未经广东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867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振动台动圈水冷结构
- 下一篇:气缸盖铸造缺陷和装配质量检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