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鲁拉西酮的除杂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486519.0 申请日: 2013-10-17
公开(公告)号: CN103554097A 公开(公告)日: 2014-02-05
发明(设计)人: 吴卫忠 申请(专利权)人: 常州大学
主分类号: C07D417/12 分类号: C07D417/12
代理公司: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代理人: 卢亚丽
地址: 213164 江***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鲁拉西酮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中间体的除杂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鲁拉西酮(3aR,4S,7R,7aS)-2-[[(1R,2R)-2-[[4-(1,2-苯并异噻唑-3-基)哌嗪-1-基甲基]环已基]六氢-1H-4,7-甲基异吲哚-1,3-二酮制备过程中杂质的去除方法。

发明背景

盐酸鲁拉西酮(lurasidone HCI)属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类,是由日本住友制药公司(Dainipon Sumitomo Pharma Co.,Ltd.)开发的一种具有双重作用的抗精神病药,属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类,其对5-HT2A受体和多巴胺D2受体均有高亲和力,对精神病人的阳性和阴性症状均有显著疗效。2010年10月28日美国FDA批准上市,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其商品名为Latuda,推荐剂量每日1次片剂,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线治疗。其结构式如下式Ⅸ:

盐酸鲁拉西酮商品名Latuda,属化药注册分类3.1类,目前国内只有进口申请,尚无厂家申报。美国专利US5532372,2013年到期,但未见到在国内的专利申请。美国专利US5532372中未报道具体的合成条件,也没报道鲁拉西酮碱基的除杂和精制的方法。在鲁拉西酮碱基的制备中,我们发现了有以下几种杂质,

这些杂质如果不在这个步骤去除,在盐酸鲁拉西酮中试很难去除的。通过对pH的控制,将这些杂质基本去除,鲁拉西酮含量最高达到99.9%。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盐酸鲁拉西酮的合成过程中,提供一种反应条件简单、原料便宜易得、成本低的除杂合精制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盐酸鲁拉西酮中间体式Ⅰ的除杂和精制方法,其化学反应式如下:

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式Ⅱ和式Ⅲ(降冰片二甲酰亚胺)、碳酸钾和甲苯机械搅拌,升温至回流,保持回流3.0-9.0小时后,降温至40-100℃,再加入一定量的水,搅拌30mins后,静置分层,收集上层有机相,有机层用5%左右的稀盐酸调节pH值在2.0-7.0左右,并保持温度在30-70℃之间。搅拌30分钟后,静置分层,收集上层有机相并加入2.5%的氯化钠溶液洗涤,搅拌30分钟后静置分层收集上层有机相,减压浓缩至干后,加入3-15倍量的异丙醇,升温至回流,全部溶解后,搅拌30分钟后,缓慢降温至3-8℃降温完毕后,再保温搅拌1.0小时过滤,滤饼用冷冻的异丙醇洗涤,收集滤饼在85-90℃下减压干燥,得到中间体Ⅰ。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实施例:(3aR,4S,7R,7aS)-2-[(1R,2R)-2-[4-(1,2-苯并异噻唑-3-基)哌嗪-1-基甲基]环已基]六氢-1H-4,7-甲基异吲哚-1,3-二酮(式Ⅰ)的制备:

150克中间体Ⅱ、42克式Ⅲ(苏州敬业医药化工有限公司提供))、57克碳酸钾和甲苯500克机械搅拌,升温至回流,保持回流9.0小时后,降温至40℃,加入200克水,搅拌30mins后,静置分层,收集上层有机相,有机层用5%左右的稀盐酸调节pH值在4.5-5.0左右,并保持温度在30℃搅拌30分钟后,静置分层,收集上层有机相并加入100克2.5%的氯化钠溶液洗涤,搅拌30分钟后静置分层收集上层有机相,减压浓缩至干后,加入10倍量的异丙醇,升温至回流,全部溶解后,搅拌30分钟后,缓慢降温至3-8℃降温完毕后,再保温搅拌1.0小时过滤,滤饼用冷冻的异丙醇洗涤,收集滤饼在85-90℃下真空干燥,得到中间体Ⅰ,含量99.8%(含量委托江苏省常州药品检验所检测)。IR:3066(=C-H),2936(-C-H),2258(-N-C=H),1761(-C=O),1589(-C=C-),

1563(-C-N-),1430(-C-H),778(=C-H)cm-1;MS(m/z):493.68(M+);H-NMR谱图:(500MHz,CDCl3)δ:97(1H,m)、1.00(1H,m)、1.13(1H,m)、1.16(1H,m)、1.18(1H,m)、1.23(1H,m)、1.32(2H,m)、1.51(1H,m)、1.55(1H,m)、1.56(2H,m)、1.60(2H,m)1.76(1H,m)、2.14(1H,m)、2.50(2H,m)、2.69(2H,m)、3.46(1H,m),3.27(1H,m)、3.61(1H,m),3.33(1H,m)、3.53(1H,m),3.34(1H,m)和3.57(1H,m)、3.61(1H,m)、3.64(1H,m)、3.75(1H,m)、4.05(2H,m)、7.48(1H,t)、7.59(1H,t)、8.10(1H,d);元素分析(C28H37ClN4O2S)理论值(实测值,%):C68.2(68.1),H7.3(7.4),N11.4(11.4);均与对照品一致。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865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