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温超导带材环氧树脂涂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85858.7 | 申请日: | 2013-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313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王磊;王秋良;王晖;宋守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B13/30 | 分类号: | H01B1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关玲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温 超导 环氧树脂 涂抹 装置 | ||
1.一种高温超导带材环氧树脂涂抹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高温超导带材环氧树脂涂抹装置由一个下框架单元、一个上框架单元、两个槽单元和一个电机单元组成;下框架单元布置在所述环氧树脂涂抹装置的最下方,上框架单元布置在下框架单元之上,第一槽单元(13)布置在上框架单元之中,第二槽单元(13’)布置在下框架单元之中;电机单元安装在上框架单元之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超导带材环氧树脂涂抹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下框架单元由四个第一角铝(1’),三个第二角铝(2’),四个方形铝管(7’),以及一个矩形板(11’)组成;两个第一角铝(1’)和两个第二角铝(2’)布置在下框架单元的下方,组成一个矩形;四个方形铝管(7’)竖直布置在矩形的四个顶点;两个第一角铝(1’)布置在四个方形铝管(7’)上方的两侧,组成矩形的两个边;一个第二角铝(2’)和一个矩形板(11’)分别布置在四个方形铝管(7’)上方的另外两侧,与两个第一角铝(1’)组成一个矩形;第一角铝(1’)和第二角铝(2’)之间,第一角铝(1’)和矩形板(11’)之间,第一角铝(1’)和方形铝管(7’)之间,第二角铝(2’)和方形铝管(7’)之间,方形铝管(7’)和矩形板(11’)均采用焊接方式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超导带材环氧树脂涂抹装置,其特征是:上框架单元由四个第一角铝(1),三个第二角铝(2),四个方形铝管(7)和一个矩形板(11)组成;两个第一角铝(1)、一个第二角铝(2)以及一个矩形板(11)布置在下框架单元的下方,组成一个矩形;四个方形铝管(7)竖直布置在矩形的四个顶点;两个第一角铝(1)、两个第二角铝(2)布置在四个方形铝管(7)上方,组成矩形;第一角铝(1)和第二角铝(2)之间,第一角铝(1)和矩形板(11)之间,第一角铝(1)和方形铝管(7)之间,第二角铝(2)和方形铝管(7)之间,方形铝管(7)和矩形板(11)均采用焊接方式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超导带材环氧树脂涂抹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槽单元(13)由齿条(9)、环氧容器底板(10)、环氧容器(12)及两个弓形板(3)组成;环氧容器(12)的底部为开放式结构,环氧容器底板(10)布置在环氧容器(12)底部的凹槽中,通过移动环氧容器底板(10)的位置,改变环氧容器底部(10)开放空间的大小,从而控制环氧树脂的流出速度;齿条(9)安装在环氧容器底板(10)的侧面;两个弓形板(3)布置在环氧容器(10)的上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温超导带材环氧树脂涂抹装置,所述的第一槽单元(13),其特征是:所述的弓形板(3)上开有矩形通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超导带材环氧树脂涂抹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槽单元(13’)由齿条(9’)、环氧容器底板(10’)、环氧容器(12’)及两个弓形板(3’)组成;环氧容器(12’)的底部为开放式结构,环氧容器底板(10’)布置在环氧容器(12’)底部的凹槽中,通过移动环氧容器底板(10’)的位置,改变环氧容器底部(10’)开放空间的大小,从而控制环氧树脂的流出速度;齿条(9’)安装在环氧容器底板(10’)的侧面;两个弓形板(3’)布置在环氧容器(10’)的上方。
7.如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高温超导带材环氧树脂涂抹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槽单元与第二槽单元具有互换性。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温超导带材环氧树脂涂抹装置,所述的第二槽单元(13’),其特征是:所述的弓形板(3’)上开有矩形通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超导带材环氧树脂涂抹装置,其特征是:电机单元由电机(4)、电机支架(5)、横板(6)及齿轮(8)组成;横板(6)安装在两个方形铝管(7)之间,连接方式为焊接;电机支架(5)安装在横板(6)之上,连接方式为螺钉连接;电机(4)安装在电机支架(5)上,连接方式为螺钉连接;齿轮(8)安装在电机(4)上;齿轮(8)与齿条(9)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8585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冰鲜原汁扒鸡制作工艺
- 下一篇:半导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