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机油润滑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82847.3 | 申请日: | 2013-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58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吴亚兰;王秀叶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M1/02 | 分类号: | F01M1/02;F01M1/16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王汝银 |
地址: | 25010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机油 润滑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机油润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机油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机油润滑系统是发动机的重要组成系统之一,在发动机的运转过程中,机油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即起到润滑作用,又起到密封、冷却、缓冲的作用。发动机工作时转速很高,活塞与缸壁之间、连杆轴瓦与曲轴之间等部位配合紧密,如果这些配合部位得不到充分的润滑,就会产生干摩擦。干摩擦在短时间内产生的热量足以使金属熔化,造成机件的损坏甚至卡死(活塞拉缸、曲轴抱瓦等),因此必须对发动机中的配合部位给予良好的润滑。当润滑油流到配合部位后,会在摩擦表面形成一层油膜。为了保证润滑油可以顺利到达配合表面,发动机润滑油必须有一定的压力。发动机的气缸与活塞、活塞环与环槽、气门与气门座之间均存在一定间隙,这样才能保证各配合件之间运动时不会卡滞,但这些间隙又容易造成燃烧室内的混合气窜入曲轴箱,结果不仅加速了润滑油的变质,还会降低气缸压力和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润滑油可以在各配合件的间隙中形成油膜,这些油膜可以起到密封作用,保证了气缸的密封性。发动机在运转或停放时,进气中的水分、燃烧产生的酸性气体等都会对活塞环、轴瓦等金属部件造成腐蚀。润滑油中含有的防锈剂等具有防锈性能的多效添加剂,这些添加剂在金属表面形成排列整齐的致密吸附层,有效地抵制了各种腐蚀物质的侵入。当发动机起动、加速或负荷发生较大变化时,活塞销、连杆的大小端以及曲轴轴瓦等部件均要承受振动的剧烈变化,黏度适当的润滑油可以吸收部分冲击能量,起到缓冲的作用。机油的这些作用的实现,都与主油道的供油压力有关。理想的情况是在低速工况主油道机油压力较低,在高速工况主油道机油压力较高,这样既能保证发动机的运转,又能降低机械损失。
现有技术中的机油润滑系统,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110044577.9,专利名称:机油压力控制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该专利申请提供了一种机油压力调节装置,能较好的实现机油压力的调节;但是其对机油压力的调节是阶段式的,不能实现机油压力的连续可调,不能满足发动机的各种运行工况下不同润滑部位的润滑要求,容易引起重要的配合面比如气缸内壁与活塞、曲轴连杆配合面的拉伤甚至抱死、造成关键部件的损害,甚至对设备及人员造成伤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机油润滑系统;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可靠,主油道机油压力可以自我调节,能够满足发动机的各种运行工况下不同润滑部位的润滑要求。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发动机机油润滑系统,包括机油泵、机油泵齿轮、油底壳、吸油管、主油道、分油道,所述机油泵齿轮安装在机油泵上,机油泵齿轮通过链条与曲轴相连接,机油泵的进油口、出油口分别与吸油管的出油口、主油道的进油口相连接,吸油管的进油口设于油底壳内,分油道的进油口与主油道相连接,分油道的出油口与发动机各润滑部位相连接,还包括机油压力调节装置,所述压力调节装置分别通过连接管道与发动机进气管、主油道、回油管连接,回油管另一端与油底壳相连通。
所述机油压力调节装置包括空腔体,所述空腔体内腔中部设有移动体,所述移动体与空腔体的内表面密封配合、将内腔分割成容积腔A、容积腔B并沿内壁移动,其中容积腔A的外侧壁设有进气连接孔,容积腔A通过进气连接孔与连接管连接,所述连接管与发动机进气管连接,容积腔B内设有弹性部件,移动体通过弹性部件与容积腔B外侧壁连接,所述空腔体下侧壁设有第一进油口、第一回油口,所述第一进油口与进油管连接,进油管与主油道连接,所述第一回油口与回油管连接,回油管与油底壳连接,所述第一进油口靠近容积腔B一侧,第一回油口靠近容积腔A一侧,所述移动体的下部设有进出油通道,其中进出油通道包括第二进油口、第二回油口,第二进油口与第一进油口配合,第二回油口与第一回油口配合。
所述进出油通道截面为U形。
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
所述进出油通道、进油管、连接管和回油管内径相等,所述进油管、连接管和回油管均为等截面圆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可靠性高;
2.本发明主油道机油压力可以根据发动机进气管的压力进行连续可调,即主油道机油压力可以根据发动机不同的转速和负荷进行连续可调,能够满足发动机的各种运行工况下不同润滑部位的润滑要求;
3.特别适用于带有增压系统的发动机,保证高速运转部件润滑、及气缸等密封部位的密封可靠,又能降低机械损失,确保发动机可靠、安全地运转。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建筑大学,未经山东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828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