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笋香味咸蛋腌制调料包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75098.1 | 申请日: | 2013-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356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刘和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和勇 |
主分类号: | A23L1/226 | 分类号: | A23L1/226;A23L1/29;A23L1/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300 安徽省芜湖市南***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香味 咸蛋 腌制 调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产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以常用中药组配,制作出一种用以腌制笋香味咸蛋的调料包。
背景技术
咸蛋又称腌蛋,是一种食用方便且有着咸香风味的深加工制蛋品。鲜蛋经过一段时间的腌制,其营养物质有着显著变化,据检测,脂肪含量增加13%以上;尤以碳水化合物中糖分含量变化较大,上升为鲜蛋的6倍以上;多种矿质微量元素保存较好,其钙的含量提高显著,比腌制前鲜蛋上升至9倍以上。
我国咸蛋生产历史悠久,几乎全国各地都有生产,自古以来咸蛋均为老幼皆宜的佐菜。历史至今,我国各地加工咸蛋一直沿袭传统以水腌浸渍法和涂抹法两种,在以食盐为主的腌制过程中,除应用料酒或配以少量的花椒、茴香等香料外,未见有其它腌咸蛋所用原料,制作的蛋品味道单咸,也无标准,有营养价值而缺乏药膳保健价值。目前,市场还未见到配制成品的趋保健药膳功能的咸蛋腌制调料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咸蛋腌制所用配料的不足,为使鲜蛋腌制既趋营养,又趋药膳保健功能,突出呈味物质与药膳养生的统一,而提供一种以常用保健功能的中草药五味子、苦丁茶、山茱萸与食药兼用的葛根、黄精、淡竹叶以及竹笋笋蔸等组成,混合后封装,制成一种笋香味咸蛋腌制调料包,供人们日常家庭腌制咸蛋应用。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取国家卫生部公布的“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中具益气生津、补肾宁心,木兰科作物五味子;活血生津、明目益智,冬青科作物苦丁茶;益气健脾、补益肝肾,山茱萸科作物山茱萸;卫生部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中具有解毒消渴、升阳止泻,豆科作物葛根;补脾润肺、益气养阴,百合科作物黄精;淸热泻火、除烦利尿,禾本科作物淡竹叶以及禾本科植物楠竹笋笋体基部的笋蔸,分别经干燥灭菌,使水分降至6-12%,粉碎后分别计重,进入搅拌机搅拌均匀,再进入计量封装机计重分装于滤纸质包装袋中,外套无毒塑料袋抽真空封口,制成成品笋香味咸蛋腌制调料包。
进一步,本发明的一种笋香味咸蛋腌制调料包,其特征在于:具体采用以下步骤制作:
取无霉变、无虫蛀的五味子、苦丁茶、山茱萸、葛根、黄精、淡竹叶以及竹笋笋蔸干片,分别风选后,将五味子、苦丁茶、山茱萸、葛根、淡竹叶送入干燥设备干燥,使水分降至6-8%;将风选后的黄精片与笋蔸片进一步送入炒茶机炒成微焦香脆,将干燥、炒香冷却后的五味子、苦丁茶、山茱萸、葛根、淡竹叶以及黄精、笋蔸片,分别送入装有孔径1-1.5㎜网筛的粉碎机粉碎成粉末,取粉碎后的五味子3.5-4重量份、苦丁茶2.5-3重量份、山茱萸3-3.5重量份、葛根5-5.5重量份、黄精3.5-4重量份、淡竹叶3.5-4重量份以及竹笋笋蔸6.5-7重量份,倒入搅拌机充分混合均匀,再送入定量分装机装入宽7-9㎝滤纸质包装袋,按每8- 10克封包,制成成品小包装笋香味咸蛋腌制调料包。
为防止贮存时吸湿霉变,可将小包装笋香味咸蛋腌制调料包,按每5-10个为一组再外套铝箔袋并抽真空封装。
应用时,打开铝箔封包,将调料包一小袋置入3-5公斤冷水中,小火煮沸后再熬制15-20分钟,当水温降至50-60℃时,去除调料包,并加入食盐0.8-1公斤,溶解后制成腌蛋调料液;取常规腌蛋容器洗净后,将熬煮冷却后的腌蛋调料液倒入;取无破损的50只鲜蛋洗净、晾干,置于调料液中,并将容器封口,于常温下腌制;经夏秋季二十天,冬春季三十天浸腌后即可取蛋,煮熟后食用。
本发明以常用保健功能的中草药以及竹笋笋蔸等,经烘干、粉碎、筛分、混合、包装等工艺制作而成,腌制后的咸蛋蛋黄呈黄褐色,具天然竹笋的清香,适口性好,并具开胃、活血生津、健脾润肺的保健功能,且取用方便。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较为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笋香味咸蛋腌制调料包,采用以下步骤制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和勇,未经刘和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750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