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用电控单元ECU的引导程序的在线更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71520.6 | 申请日: | 2013-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721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发明(设计)人: | 朱懿;王永和;石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信耀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8/65 | 分类号: | G06F8/65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张明 |
地址: | 201821 上海市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电 单元 ecu 引导 程序 在线 更新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用电控单元ECU的在线更新方法,包括:当电控单元的应用程序接收到表示复位的诊断服务命令时,执行系统复位操作以进入引导程序;进入引导程序后,由引导程序读取更新请求标志,在更新请求标志为有效的情况下清除更新请求标志,进行硬件初始化、参数初始化,使能更新功能以进入更新功能的主流程;在更新功能的主流程中,定时获取当前的诊断服务命令,并根据所获取的诊断服务命令执行擦除操作和更新操作,以完成更新数据的传输及更新;在所有的更新数据传输完成后,对下载更新的应用程序进行一种或多种校验,以确定本次更新的有效性。本发明可在不改动硬件的情况下即可更新应用程序,降低汽车的维修或更新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用电子控制单元ECU的引导程序的在线更新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作为便捷的运输工具,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在我国已经逐步走入家庭。至2009年,我国的汽车全年产销量位居世界第一。消费者在选择汽车时,除了关注性价比、售后服务等因素外,对汽车的安全、舒适、环保等功能性的需求正在不断的增加。因此,车载电控单元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多,功能逐步增强,机构日益复杂。
在九十年代,基本上一辆中档车上只有二十来个电控单元,更多的功能是通过机械结果来完成的。随着人们对汽车功能智能化要求的越来越高,需要用到的电控单元数量也越来越多,需要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复杂,需要更新换代的频率越来越快。现在,一辆进口的中档车上电控单元有一百多个,而且这种情况随着自动驾驶概念的提出,汽车上的电控单元更新频率只会越来越快。当前,汽车上的电控单元的更新大多是通过更换新的电控单元来实现。
这种方法在以前是可以使用的:一个车用电控单元的开发周期为2年,可以随着新车型的销售寿命使用5年以上。现在,大部分车型都会每年进行一次小改型而五年进行一次大改型。如果继续按照以前的方法操作,这对消费者、汽车公司都是无法接受的。所以,现在汽车上越来越多的电控单元在产品的设计阶段考虑好未来的扩展可能,在不改动硬件的情况下,只更新应用程序,通过引导程序更新应用程序的方式来完成产品的更新换代。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电子控制单元ECU的在线更新技术,以解决汽车电控单元更新换代的问题,降低汽车的维修或更新成本。
为解决上述问题及其他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车用电控单元ECU的在线更新方法,所述电控单元ECU配置有应用程序和引导程序,所述引导程序包括总线通讯模块、程序擦除模块、程序更新模块;所述车用电控单元ECU的在线更新方法包括:当所述电控单元ECU的应用程序通过调用所述总线通讯模块而接收到表示复位的诊断服务命令时,执行系统复位操作以进入引导程序;进入引导程序后,由所述引导程序读取更新请求标志,并在所述更新请求标志为有效的情况下清除所述更新请求标志,并进行硬件初始化、参数初始化,使能更新功能以进入更新功能的主流程;在更新功能的主流程中,定时调用所述总线通讯模块以获取当前的诊断服务命令,并根据所获取的诊断服务命令调度所述程序擦除模块和所述程序更新模块,以完成更新数据的传输及更新;所述程序擦除模块用于将当前非空状态的内存空间擦除为空白状态,便于后期写入数据;所述程序更新模块用于负责将传输的数据写入到为空白状态的内存空间中;在所有的更新数据传输完成后,对下载更新的应用程序进行一种或多种校验,以确定本次更新的有效性。
可选地,所述引导程序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区;当所述电控单元ECU的应用程序在接收到表示复位的诊断服务命令后,执行系统复位操作以进入引导程序,包括:当所述电控单元的应用程序接收到表示复位的诊断服务命令时,所述电控单元与诊断仪实现握手,所述应用程序则在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写入更新请求标志后,强制执行一次系统复位操作,使得电控单元进入引导程序。
可选地,所述引导程序的在线更新方法还包括:由所述引导程序读取更新请求标志,在所述更新请求标志为无效的情况下,所述电控单元则从所述引导程序跳转回到所述应用程序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信耀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信耀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715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