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局部大尺寸纤维凹印方法及其印刷物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458519.X | 申请日: | 2013-10-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839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发;张栋;简镇明;陈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亚元防伪技术研究所(普通合伙) |
| 主分类号: | B41M1/10 | 分类号: | B41M1/10;B32B5/02;B32B3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70125 海南省海***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局部 尺寸 纤维 方法 及其 印刷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局部大尺寸纤维凹印方法及其印刷物,它在现行凹印机上设置了纤维印刷单元,其单元包含凹印版辊、油墨刮刀,还包含盛放纤维油墨的墨槽;凹印版辊上开凿有容留纤维油墨的凹坑,凹坑内无网穴、无网墙,凹坑深度≥3倍纤维厚度,凹坑口径≥1.5倍纤维长度;刮刀紧压凹印版辊挤出或刮出凹坑外多余的纤维油墨;凹坑内的纤维油墨则被转移在承印材料上。本发明突破了现行凹印工艺不能使用大尺寸纤维油墨的局限,印刷生产出了局部大尺寸纤维印刷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殊的凹印方法及其印刷物,特别是一种局部大尺寸纤维凹印方法及其印刷物。
背景技术
由本发明人之一陈明发先生发明的“结构纹理防伪方法(CN1274453A)”获得了中国专利、美国专利(证书号US6623041)、俄罗斯专利(证书号2202127)、韩国专利(证书号0419436)、越南专利(证书号3347)等国际专利(PCT/CN99/00102)。它选用随机结构纹理(如纸内添加的纤维所形成的纹理)清晰的材料(载体)制作防伪标识物;并印设上具有惟一性的标识序号;将标识物上的随机结构纹理特征信息扫描采集下来,作为防伪识别特征信息(即识别真伪的依据),和标识序号结合在一起记录存储到接入电话网或/和互联网的计算机防伪查询系统数据库中;供公众通过电话、手机短信、手机彩信、传真、3G、WAP、互联网上的电脑等通讯工具,输入标识序号来查询验证标识物上的随机结构纹理特征,是否与数据库中记录的防伪特征信息相符,从而验证真伪。该专利“将古老的虎符防伪原理与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相嫁接”,开创了防伪新领域,被“全国防伪办”和中国防伪行业协会,组织的国家级评审鉴定会评为“世界首创、国际领先、极难伪造、易于识别、长期有效”的防伪技术产品。经过十余年推广,如今它已成为国内防伪市场上的主流防伪技术产品。然而应用实践中,却遇到了几个难题:①具有结构纹理(纤维)并符合要求的印刷或包装用纸,由于是专用特种纸、不是通用标准纸,因此必须专门制造、专门使用,投资大、成本高、订货周期长、品种少,难以适应各种印刷包装物用纸需要;且造纸时有色纤维还造成了环境污染。②所造纸张满版分布有纤维,其纤维犹如杂质脏点破坏了设计版面,影响了印刷包装物的美感。③向产品上粘贴不干胶纹理防伪标签的实施方案,对于用户来说,增加了一个贴标工序,它不仅增加了使用成本、增加了用户麻烦;更为严重的是造假者可采取电吹风吹(加热熔化)不干胶的手法,使不干胶失去粘力后,完整地揭起标签而粘贴于假冒产品上,以假充真,致使防伪标识成了假冒产品的护身符。
为此,本发明人之一于2008年10月27日申请了中国发明专利“局部纹理防伪印刷物(专利号200810091444.5)”,以克服上述不足。在其说明书实施例七中公开了一种直接在印刷物表面上随机粘贴纤维的技术;其纤维的随机分布特征信息被采集下来,作为防伪识别特征信息(即识别真伪的依据),和标识序号一起存储在接入电话网或/和互联网的计算机伪查询系统数据库中;供公众通过电话、手机短信、手机彩信、传真、WAP、3G、互联上的电脑等通讯工具,去查询验证纤维的分布特征,是否与数据库中记录的防伪特征信息相符来验证真伪。然而,实施中却遇到了诸多技术难题,经过多年攻关研究,本申请人终于研发成功了一种撒纤印刷系统(CN202378401U),实现了“局部纹理防伪印刷物(专利号200810091444.5)”的工业化生产。
然而,实践中发现该撒纤印刷系统(CN202378401U)仍然不够理想,其不足在于:撒纤维的工艺印刷速度慢、残余纤维难于清理干净,残余纤维会造成大量不合格的印刷品。
熟悉凹版印刷工艺的专业技术人员都知道:现行凹印机只能印刷无杂质的油墨,不能印刷参杂有大尺寸纤维等颗粒物的油墨。例如:向凹印油墨中掺入的金葱粉,其片径(即长度或宽度)必须小于0.1mm、厚度必须小于8μm,否则,金葱粉将无法使用现行凹印工艺转移粘结到承印材料上。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886732Y“一种防伪标识物”的发明人,在八年的实验研究与生产实践中,始终都没能生产出局部大尺寸纤维印刷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亚元防伪技术研究所(普通合伙),未经海南亚元防伪技术研究所(普通合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5851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