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型船舶纵向大坡度短轨道下水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57939.6 | 申请日: | 2013-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20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黎继军;庞文;邱春良;张子敬;廖文妹;梁丽明;聂嘉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桂江造船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C3/10 | 分类号: | B63C3/10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集智专利商标事务所 45102 | 代理人: | 黄有斯 |
地址: | 543004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型 船舶 纵向 坡度 轨道 下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大型船舶纵向大坡度短轨道下水方法。
背景技术
船舶制造业中,在岸上制造完成的船舶要下排放到水中驶离,现有的船舶下水方法是:造船车间内均设置有轨道,车间轨道从车间内延伸出车间外,在车间轨道延伸部的前端,设置有多根与车间轨道成直角的横移轨道,横移轨道设置在一个底面倾斜的凹槽内,横移轨道的各两对应的轨道上均设置有下水平板小车,各下水平板小车的高度高度均相等,各下水平板小车相互之间用钢丝缆依次连接在一起与车间轨道相对应成一直线,下水平板小车的横向与横移平板小车上的卷扬机连接,在横移轨道的一侧设置有与横移轨道成直角的下水轨道;当船舶在车间轨道上制造完成后,在船体前方的车间轨道上设置与船舶长度相应数量的下水平板小车,下水小车的连接长度小于横移平板小车面上轨道长度,下水平板小车之间通过钢丝缆依次连接,最后面的下水平板小车的尾车通过钢丝缆与横移车上设置卷扬机通过滑轮相连;首先将船舶移至平板小车之上,放与下水平板小车相连接的卷扬机的钢丝缆,将下水小车连同船舶移至横移车之上,用钢丝将第一辆下水平板小车锁紧至横移平板小车上,将船舶及下水平板小车顺着横移轨道移至下水轨道进行对接,头车(第一辆下水平板小车)与下水卷扬机钢丝上连接,连接完成后,松开横移车头与头车锁紧钢丝,接到下水指令后,启动连接下水平板小车的卷扬机,使其匀速放缆,将船舶下排放到水中。但是这种下水的方法会存在着:1、当下水通道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狭窄而大坡度短轨道时,大型船舶无法下水的问题;2、当枯水期时,大型船舶下水浮力不够,不能保证船舶的平稳下水,大型船舶无法下水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型船舶纵向大坡度短轨道下水方法,这种大型船舶纵向大坡度短轨道下水方法可以解决下水通道狭窄而大坡度短轨道及枯水期大型船舶下水浮力不够,不能保证船舶的平稳,无法下水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大型船舶纵向大坡度短轨道下水方法,在下水轨道之上设置有多个依次连接的下水平板小车,最后面的所述下水平板小车的尾部通过缆绳与卷扬机相连,下水的船舶装载在所述下水平板小车上,所述船舶的尾部先入水,其特征在于:当船头下部的下水平板小车进入到水中时,至少船头要平稳的浮起。
上述大型船舶纵向大坡度短轨道下水方法的技术方案中,更具体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船舶两侧壁的中前部连接有托举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托举装置为气囊或驳船或浮箱。
进一步的:在船舶尾部放置承重物。
进一步的:所述承重物为压铁。
进一步的:在船舶尾舱中灌水压载船舶的尾部。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不受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制约,制造完成的大型船舶随时可在码头下水。解决了下水通道狭窄而大坡度短轨道及枯水期水位不足大型船舶无法下水的问题。
2、船舶两侧壁的中前部设置的浮箱增大船舶的浮力,缩短了船舶在下水轨道上滑行的距离,保持船舶下水过程中的平稳度,保证船体不会因倾斜而侧翻。
3、在船舶尾部放置承重物,可使船头向上翘起一定角度,缩短了船舶在下水轨道上滑行的距离,使整船提前脱离下水载体,保持船舶下水过程中的平稳度,保证船体不会因倾斜而侧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托举式下水方法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压载式下水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一
图1、图2所示的大型船舶纵向大坡度短轨道下水方法,采用的是托举式下水方法,在下水轨道4之上设置有根据船身长度而定的多个依次连接的下水平板小车3,排在最后面的下水平板小车的尾部通过缆绳与卷扬机5相连,要下水的船舶1装载在依次连接的下水平板小车3上,下水时船舶1的尾部先入水,在船舶1两侧壁的中前部分别焊接支承架,支承架上安装有托举装置2,此实施例的托举装置2为气囊,当船舶1下排至气囊接触到水面时给气囊充气,这样就增大了船舶1的浮力,使整条船尽快在水中浮起,缩短了船舶1在下水轨道4上滑行的距离,当船头下部的下水平板小车进入到水中时,保证了船头平稳的浮起。
实施例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桂江造船有限公司,未经中船桂江造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579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