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向控制阀、工程车辆转向系统以及转向防冲击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49403.X | 申请日: | 2013-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659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朱长建;李丽;俞宗嘉;赵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5/06 | 分类号: | B62D5/06;B62D5/0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张丹 |
地址: | 22100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向 控制 工程 车辆 系统 以及 冲击 方法 | ||
1.一种转向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缸动作控制阀、第一油管、第二油管、第一液压油通道、第二液压油通道、换向阀、供油管路以及回油管路,其中:
所述油缸动作控制阀连接于所述第一油管、第二油管与所述第一液压油通道、所述第二液压油通道之间;
所述换向阀连接于所述第一液压油通道、所述第二液压油通道与所述供油管路、所述回油管路之间;
所述换向阀处于截止状态时,所述供油管路通过所述换向阀与所述回油管路相连通,或者,所述供油管路与所述回油管路之间的油路截止;
所述换向阀处于导通状态时,所述供油管路通过所述换向阀与所述第一液压油通道相连通,所述回油管路通过所述换向阀与所述第二液压油通道相连通;
所述油缸动作控制阀处于中位状态以及安全位状态时,所述第一油管、所述第二油管与所述第一液压油通道、所述第二液压油通道之间的油路截止;
所述油缸动作控制阀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油管与所述第一液压油通道通过所述油缸动作控制阀相连通,所述第二油管与所述第二液压油通道通过所述油缸动作控制阀相连通;
所述油缸动作控制阀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油管与所述第二液压油通道通过所述油缸动作控制阀相连通,所述第二油管与所述第一液压油通道通过所述油缸动作控制阀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动作控制阀为伺服比例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阀为两位两通阀,所述油缸动作控制阀为四位四通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动作控制阀为电磁阀。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转向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阀为电磁换向阀。
6.一种工程车辆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泵、转向油缸、油箱以及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转向控制阀,其中:
所述液压泵的液压油输出口与所述转向控制阀的所述供油管路相连通,所述转向控制阀的所述回油管路与所述油箱相连通;
所述转向控制阀的所述第一油管、所述第二油管其中之一与所述转向油缸的有杆腔相连通,所述转向控制阀的所述第一油管、所述第二油管其中另一与所述转向油缸的无杆腔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程车辆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车辆转向系统还包括蓄能器,所述蓄能器与所述供油管路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程车辆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车辆转向系统还包括溢流阀以及单向阀,其中:
所述液压泵的液压油输出口通过所述单向阀与所述供油管路相连通;
所述溢流阀的进油端口连接于所述单向阀与所述液压泵之间的油路上,所述溢流阀的出油端口连接于所述回油管路与所述油箱之间的油路上。
9.一种转向防冲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实时判断采用权利要求6-8任一所述工程车辆转向系统的工程车辆的工作状态是从静止状态进入运动状态,还是从运动状态进入静止状态;
当所述工程车辆处于从静止状态进入运动状态时,将所述油缸动作控制阀从安全位状态切换为中位状态;
将所述换向阀从截止状态切换为导通状态;
当所述工程车辆从运动状态进入静止状态时,将所述换向阀从导通状态切换为截止状态;
将所述油缸动作控制阀从中位状态切换为安全位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工程车辆转向系统的转向防冲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实时判断所述工程车辆是从静止状态进入运动状态,还是从运动状态进入静止状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实时采集用于驱动所述工程车辆行走的发动机的转速;
当转速大于预定转速值时,认定所述发动机处于启动状态,判定所述工程车辆从静止状态进入运动状态;
当转速小于等于所述预定转速值时,认定所述发动机处于熄火状态,判定所述工程车辆从运动状态进入静止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4940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