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荚膜红细菌hemA基因的胞内高活性表达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449211.9 申请日: 2013-09-27
公开(公告)号: CN103468736A 公开(公告)日: 2013-12-25
发明(设计)人: 林建平;漏佳伟;朱力;吴绵斌;杨立荣;岑沛霖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大学
主分类号: C12N15/70 分类号: C12N15/70;C12N15/54;C12N9/10
代理公司: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代理人: 周烽
地址: 310058 浙江***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荚膜 细菌 hema 基因 胞内高 活性 表达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基因工程和发酵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荚膜红细菌hemA基因的胞内高活性表达方法。 

背景技术

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1evulinic acid, ALA)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是生物体内四吡咯类化合物(如血红素、卟啉和维生素B12等)的共同前体。5-氨基乙酰丙酸在农业上可用作光合作用促进剂、抗逆剂、落叶剂和除草剂等,用途广泛、对人畜无毒性,是极具发展前途的无公害绿色农用化学品。在医学领域,5-氨基乙酰丙酸作为新一代光动力学药物,在脑瘤、皮肤癌、膀胱癌和结肠癌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着极大的应用价值。基于ALA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合成已引起广泛的重视。 

ALA的生产主要有化学合成法和生物合成法。前者步骤繁琐、副产物多且产率低;后者克服了前者的弊端,主要通过生物诱变法或基因工程法来实现。生物诱变法主要是优化类球红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突变株,但其培养周期长,成本较高;基因工程法主要是构建含有ALA合成酶基因的工程菌,至今报道的ALA合成酶基因来源主要有类球红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大豆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 等。 

本发明利用E.coli Rosetta(DE3)表达含有较多大肠杆菌稀有密码子的荚膜红细菌(Rhodobacter capsulatushemA基因,通过胞内高活性表达ALA合成酶,进一步提高5-氨基乙酰丙酸的产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荚膜红细菌hemA基因的胞内高活性表达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荚膜红细菌hemA基因胞内高活性表达的方法是利用E.coli Rosetta(DE3),表达含有较多大肠杆菌稀有密码子的荚膜红细菌hemA基因。 

上述荚膜红细菌hemA基因的胞内高活性表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从荚膜红细菌的菌液中提取总基因组DNA;

(2)PCR扩增ALA合成酶基因;

(3)采用双酶切法,将扩增得到的ALA合成酶基因与质粒pET28a连接,并转化至DH5α,筛选得到含有重组质粒pET28a-R.C.hemA的阳性克隆;

(4)将重组质粒pET28a-R.C.hemA转化至宿主菌Rosetta(DE3)中,筛选得到工程菌Rosetta(DE3)/pET28a-R.C.hemA。

(5)发酵培养工程菌Rosetta(DE3)/pET28a-R.C.hemA,使其胞内高活性表达荚膜红细菌hemA基因。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将一种含有较多大肠杆菌稀有密码子的荚膜红细菌hemA基因接入表达载体pET28a获得的重组质粒转化E.coli Rosetta(DE3),在诱导剂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作用下,实现胞内高活性可溶表达ALA合成酶。表达的ALA合成酶比活力高达198.2 nmol-1min-1mg of protein-1,比现已投入工业化生产的含放射形土壤杆菌hemA基因的工程菌获得的ALA合成酶(151.1 nmol-1min-1mg of protein-1)提高31.2%。经初步优化后,将其应用于生产,胞外ALA产量高达8.61 g/L,处于国际化领先水平。 

附图说明

图1是重组质粒pET28a-R.C.hemA的构建图;图中,R.C.hemA为荚膜红细菌hemA基因,kana+为卡那霉素抗性基因,HindⅢ和NdeI为限制性内切酶位点。 

图2是工程菌Rosetta(DE3)/pET28a-R.C.hemA发酵、诱导表达、纯化得到的ALA合成酶的电泳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和效果将更加明显。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492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