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复合锅底及其制造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41481.5 | 申请日: | 2013-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050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刘炳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万事泰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6/02 | 分类号: | A47J36/02;B23P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田利琼 |
地址: | 527400 广东省云浮***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复合 锅底 及其 制造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烹饪锅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节能复合锅底及其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复合锅底一般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节能型以及热传导均衡在锅具里得到广泛的使用。通常情况下,复合锅底是平底状,通过燃气加热时,热气流经过锅底中部后向四周散开,在锅底的停留时间较短,未与锅底充分进行热交换,热量流失的较多,热利用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针对目节能复合锅底的热利用率低下的问题存在的不足,而提供解决以上问题的一种节能复合锅底及其制造工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节能复合锅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底由不锈钢内胆层、导热金属夹层、导磁金属外层复合而成,在锅底的导磁金属外层绕中心环状设置若干三角状的导流区,所述每导流区在长边向端点方向上排列设置若干凹凸槽位,所述导流区的凹凸槽位的一开口端朝向锅底外侧,导流区的凹凸槽位的另一开口端朝向相邻导流区的长凹凸槽位边。
较佳的,所述凹凸槽位为圆心锅底外侧的弧状设置。
较佳的,所述凹凸槽位由导磁金属外层设置的凸出位形成,两凸出位间形成凹陷槽。
较佳的,所述凹陷槽与凸出位的宽度比L1/L2为:0.2<L1/L2<3。
较佳的,所述凹陷槽与凸出位的高度差为d,0.2mm<d<10mm。
较佳的,凹凸槽位的截面为四边形或拱形或三角形或梯形或鱼脊形或以上形状的结合。
本发明复合锅底的制造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a、点焊连接:将不锈钢内胆层、导热金属夹层、导磁金属外层的板材按顺序排列,定位点焊成复合板材;
b、加热:将步骤a制得的复合板材加热至550℃-650℃;
c、冲压成型,将加热后的复合板材在压力机上通过设置有凹凸纹的冲模挤压成锅,并在锅底挤压出凹凸槽位纹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一种节能复合锅底及其制造工艺,所述锅底由不锈钢内胆层、导热金属夹层、导磁金属外层复合而成,在锅底的导磁金属外层绕中心环状设置若干三角状的导流区,所述每导流区在长边向端点方向上排列设置若干凹凸槽位,所述导流区的凹凸槽位的一开口端朝向锅底外侧,导流区的凹凸槽位的另一开口端朝向相邻导流区的长凹凸槽位边;当锅具在使用时,燃烧的热气流经过锅底中部后,经过锅底导流区的凹凸槽位后向外流出,增加跟锅底的接触面积和流出时间,加强热传导,提升效率,另外,热气部分在凹凸槽位靠锅底外侧的一端流出,另一部分进入相邻的导流区的长凹凸槽位边,由于导流区在锅底环状设置,每件进入相邻的导流区热气旋向方向一致,在锅底形成了一定旋向的流动气流,热气旋动后再流出,增加与锅底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增强热传导,提升热交换率,起到明显的节能降耗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锅底结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锅底凹凸槽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锅底使用时热气流向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锅底凹凸槽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3锅底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4锅底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5锅底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6锅底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7锅底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9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一种节能复合锅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底由不锈钢内胆层1、导热金属夹层2、导磁金属外层3复合而成,在锅底的导磁金属外层3绕中心环状设置若干三角状的导流区4,本实施例设置了6件导流区4(图2中虚线框所示),所述每导流区4在长边向端点方向上排列设置若干凹凸槽位41,所述导流区4的凹凸槽位41的一开口端朝向锅底外侧,导流区4的凹凸槽位41的另一开口端朝向相邻导流区4的长凹凸槽位41边。
为了实现凹凸槽位41,在导磁金属外层3设置的凸出位42,两凸出位42间形成凹陷槽43,加工工艺简单,形成的凹陷槽43使热气流容易通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万事泰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万事泰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414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