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石斛茶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441000.0 申请日: 2013-09-25
公开(公告)号: CN103431127A 公开(公告)日: 2013-12-11
发明(设计)人: 林文明 申请(专利权)人: 福建古农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23F3/34 分类号: A23F3/34
代理公司: 福州展晖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1 代理人: 林天凯
地址: 350007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金山街道浦***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石斛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食品加工,特别涉及一种石斛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石斛又名石斛兰、林兰、禁生、杜兰、悬竹、千年竹等,是一种名贵珍稀的中草药,属兰科,石斛属,为兰科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全世界兰科约有500属,15000多种,石斛兰是兰科中最大的属之一。可入药的石斛达50多种,石斛药用价值史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特别是铁皮石斛,唐代开元年间的《道藏》将其列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是历代帝王孜孜以求的养生延寿极品。生于海拔达1600米的山地半阴湿的岩石上,喜温暖湿润气候和半阴半阳的环境,不耐寒。一般均能耐-5℃的低温。石斛以茎部入药,甘、淡、微寒。归肺、胃、肾经。中药名:石斛,属补益药中的补阴药:益胃生津,滋阴清热。在《中药抗癌研究与临床运用》中表明石斛对鼻咽癌、喉癌、肺癌、口腔肿瘤、食道癌、胃癌、肝癌、宫颈癌、神经母细胞瘤等具有特殊疗效,并可用治放射性肺、食道损伤、化疗后口腔溃疡等多种症状均有很好的疗效。

传统的石斛加工工艺取茎以碳烤软后扭成螺旋状或弹簧状,再继续碳烤至烤干为成品,商品名称为枫斗。这样工艺加工出来的干品存在如下缺点:(1)手工碳烤不能有效的控制温度,导致加工过程变质和营养成份损失;(2)成品枫斗形体较大,茎部组织仍保持完整未被物理破碎,直接导致食用时营养成分较难析出,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煮制,民间一般采用长时间炖煮的方式。不便于移动人群的食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食用时营养成分容易析出,方便食用的,加工过程不易变质、营养成分损失较少的石斛茶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

石斛茶,其组成要点在于:由洗净晾干后的石斛茎部藉着切片、搂捻、烘焙而成的条状或者片状或者卷曲的片状而组成,条状或者片状或者卷曲的片状的长度小于35毫米。

石斛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依次进行的步骤,

1、取洗净晾干后的石斛茎部为原材料,

2、以专用切片机或人工方式对石斛茎部进行切片,片状长度小于35毫米,

3、常温下均匀摊铺片状石斛至晾干,

4、以专用搂捻机或人工方式对晾干石斛片进行搂捻,

5、将揉捻好的半成品均匀的摊铺在烤箱的烘焙架上进行烘培,

6、烘培好的茶品在常温下摊铺晾放以退火,即得石斛茶成品。

这样所获得的石斛茶,以开水冲泡即可析出营养成分方便随身携带食用,也可嚼噘食用,而煎煮时间水开3-5分钟即可释放出营养成分。尤其是可以将其作为茶制品,如茶叶般包装、携带、冲泡饮用,无缝接入人们的正常茶习惯,便于普及食用。

而这种加工方法,以物理方法碎片后,即借用茶叶加工的成熟方法,从而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其营养成分。且加工方法简便,易于施行。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关于石斛茶:

石斛茶成品最好成厚度小于2毫米的片状或小于3.5毫米的团状。

关于石斛茶制备方法:

切片时,最好以与石斛茎部轴线呈120度—180度的角度进行斜切。

搂捻时,应将石斛片搂捻至出汁。

根据饮用人的要求口味和营养保留成份相结合调整温度和时间,一般可选择如下烘焙温度和烘焙时间:

烘培温度50度—110度之间。

烘焙时间1个小时到10个小时不等。

可以不断搂捻直至石斛片扭曲成条状或卷曲片状或粉末状。

还可将多片石斛片搂捻形成多片粘连成团状。

包装好的石斛茶在常温的条件下,最好经过72小时彻底退去烘焙时遗留下来的火气(烘培时吸收在石斛茶内的热度)后,再行食用比较好。

综上所述,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具有石斛茶独特的香味;

2、石斛营养成份释放时间短;

3、卫生程度高;

4、加工方式不受气候条件限制;

5、便于高负荷工作、出差、旅游、休闲等群体携带、饮用。

下面对本发明进行更详尽的描述。

发明产品形状特征描述:

本产品形状分为卷曲片状、多片粘连成团状及粉末状。

1、卷曲片状:长度一般为3-42毫末,最长不宜长于70毫米,单片厚度不宜超过2毫米且不小于0.3毫米,宽度为原材料的最宽自然形成为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古农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古农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410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