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肠道黏膜保护与修复型肠内营养制品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437598.6 申请日: 2013-09-24
公开(公告)号: CN103549410A 公开(公告)日: 2014-02-05
发明(设计)人: 潘剑宇;孙恢礼;陈华;蔡冰娜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主分类号: A23L1/29 分类号: A23L1/29
代理公司: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代理人: 谢敏楠
地址: 510000 广东***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肠道 黏膜 保护 修复 型肠内 营养 制品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营养食品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肠道黏膜保护与修复的功能营养品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本营养制品的受众为重大创伤病人、外科手术前需要营养增强和术后需要营养支持的病人,放化疗期肿瘤患者。

人体遭受重大创伤、休克以及大型外科手术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身体机能将优先把血液分配给心、脑等重要器官,肠道等消化吸收器官将最早发生缺血缺氧又最迟得到恢复。肠道血流低灌注或低氧使正常肠蠕动减慢、菌群失调,病原菌大量繁殖,释放细菌蛋白酶和以脂多糖(LPS)为主的内毒素,直接损伤肠道道黏膜屏障,导致小肠绒毛脱落,并刺激组织释放NO、前列腺素、血栓素和TNF、IL-1、2、6、8、12等细胞因子,引起多器官损害,进而引发(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肠道在经历缺血缺氧损伤过程中,由于代谢障碍,会积累大量有害物质或前体,当富氧血流重新灌注时,将释放活性氧代谢产物(Reactivated Oxygen Species,ROS)和氧自由基等有害物质,进一步损伤肠道黏膜屏障,加剧小肠绒毛脱落,增加通透性,造成病原菌和内毒素的移位,加速内毒素血症向SIRS和MODS的转化。

放化疗期间的肿瘤患者因药物和治疗方式等原因直接造成肠道黏膜损伤,同时反复的呕吐反应症状将加剧肠道黏膜屏障的损伤,从而损害其肠道道黏膜屏障机能和正常的营养吸收,加剧营养不良症状和引发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治疗效果。

因此,根据重大创伤、休克以及大型外科手术后患者,以及处于放化疗期的肿瘤患者的病理和生理需求,增强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并促受损肠黏膜的增殖修复,同时为患者提供均衡营养,对预防和降低临床病人内毒素血症出现几率,降低致命性SIRS和MODS发生率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常用保护肠道黏膜屏障的措施包括:(1)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Enteral Nutrition,EN);(2)补充益生菌和益生素等;(3)行肠外营养同时给予肠黏膜保护药物;(4)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5)抗自由基,防止和减轻过氧化损伤;(6)中成药复方治疗等。以上措施所使用化学药物或者中药方剂均存在一定的不足:化学药物功能较为单一,功效与营养不能同时兼顾,中药方剂成分复杂,起效较慢,难以准确定量。

现已授权的相关专利也存在类似问题。专利“蒙脱石作为饮酒前保护肠道黏膜的成分”(ZL 200510091244.6),“肠道粘膜保护胶”(ZL 200910088383.1)等主要以物理材料保护为主,未具有增强和促进肠道黏膜修复作用。专利“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以及制备方法”(ZL 200810045747.3),“一种对胃黏膜有辅助保护功能的药物和食品及制备方法”(ZL 200910092243.1),“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ZL 201010268269.X)等专利均为只针对肠道道溃疡等进行治疗的中药制剂,同时目前中药方剂普遍存在成分复杂、治疗效果较慢的不足。而且以上专利只起治疗作用,也未能为患者提供营养所需。专利“一种含谷氨酰胺的复方组合物及其用途”(ZL 200510061045.0)中,主要组分为谷氨酰胺和泛酸衍生物,主要针对创伤、大手术和肿瘤放、化疗后患者,分别起到维护肠黏膜和解决肠道蠕动功能降低的作用。补充谷氨酰胺可降低因缺乏Gln而导致的肠黏膜的受损,但谷氨酰胺不耐热易变质分解产生有害物质,不利于生产过程灭菌消毒和长期储藏,且该复方为治疗药物,未能同时提供营养支持。

可见现有专利基本只就肠道黏膜受损进行治疗,未能因应不同病因患者肠道黏膜损伤的原因和机制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也未起到营养补充作用。针对经历重大创伤、大型外科手术后患者和处于放化疗期的肿瘤患者,以增强和修复肠道黏膜为目标的专利,其成分和功能较为单一。中药制剂成分复杂,治疗过程较长,起效较慢。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375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