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一级变速的同轴电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431688.4 | 申请日: | 2013-09-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751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 发明(设计)人: | 岳国生;王建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襄阳群龙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王建东 |
| 主分类号: | H02K7/116 | 分类号: | H02K7/116;F16H1/22 |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樊戎 |
| 地址: | 44100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级 变速 同轴 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电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带一级变速的同轴电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动车辆的功能要求越来越多,使用空间要求越来大,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一般电动车辆的驱动形式主要分为两种:
一种是通过电机驱动传动箱,再由传动箱通过传动轴连接驱动挢进行行走作业,这种驱动形式存在底盘占用空间大,不利于车辆动力电池布置的问题;同时,相对地也减小了动力电池的占空比,从而使电动车辆续航里程变短,直接导致电动车辆的经济性下降和使用环境受限;
另一种是通过电机直联传动箱,再由传动箱连接驱动挢进行行走作业,由于这种驱动形式将电机和传动箱都安装在驱动桥壳体上,所以其结构联接部位多,安装悬置复杂,工艺成本高;而且,由于车辆在行驶使会上下颠簸,所以电机和传动箱会绕着驱动桥上下摆动,从而导致整车的平衡性差。
由于上述两种驱动形式都存在问题,所以亟需开发一种能两端同轴输出的驱动总成,而开发这种能两端同轴输出的驱动总成的首要难关便是需开发出一种带变速功能的同轴电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带一级变速的同轴电机。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带一级变速的同轴电机,包括电机分总成、传动机构和变速机构,所述电机分总成包括电机壳体、分别安装在所述电机壳体两端的电机后端盖和电机前端盖以及活动安装在所述电机后端盖和电机前端盖上的转子轴,所述转子轴为中空结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转子轴前端的输入齿轮和活动安装在所述电机前端盖上的第一中间轴齿轮;所述变速机构包括第一变速齿轮,所述第一变速齿轮活动安装在所述转子轴前端的端头处;所述输入齿轮通过所述第一中间轴齿轮与所述第一变速齿轮传动连接。通过将转子轴为中空结构,这样所述电机分总成的动力一方面可以从所述转子轴向一端输出,另一方面还可以从所述转子轴内用传动轴向另一端输出,且两个输出的动力在同一轴线上,动力输出更平稳;同时,将传动机构和变速机构集成在所述电机前端盖上,结构更紧凑,从而减小了整个驱动总成的体积。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变速齿轮为内外双联齿结构,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的一端活动安装在所述转子轴前端的端头处,所述输入齿轮通过所述第一中间轴齿轮与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的内齿圈传动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的一端通过同轴定位轴承安装在所述转子轴前端的端头处。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同轴定位轴承的一侧面与所述输入齿轮的端面相抵,所述同轴定位轴承的另一侧面设有隔套和挡圈,所述挡圈定位安装在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的轴孔内,所述隔套安装在所述挡圈的一侧。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中间轴齿轮至少为一个。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中间轴齿轮为双联齿结构,所述第一中间轴齿轮的一端与所述输入齿轮常啮合,所述第一中间轴齿轮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变速齿轮常啮合。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电机后端盖和电机前端盖各自的内外连接面上分别设有内置静密封组件的合装止口。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转子轴与所述电机后端盖和电机前端盖的连接处分别设有旋转密封组件。
本发明通过将转子轴为中空结构,这样所述电机分总成的动力一方面可以从所述转子轴向一端输出,另一方面还可以从所述转子轴内用传动轴向另一端输出,且两个输出的动力在同一轴线上,动力输出更平稳;同时,将传动机构和变速机构集成在所述电机前端盖上,结构更紧凑,从而减小了整个驱动总成的体积。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对比,充分显示其优越性在于:动力平衡性好,结构紧凑,便于整车的底盘布置且底盘占用空间小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驱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另一种装配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襄阳群龙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王建东,未经襄阳群龙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王建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316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