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涡轮增压发动机在审
| 申请号: | 201310429020.6 | 申请日: | 2013-09-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58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 发明(设计)人: | 郭超;赵行阳;戴礼强;邹凌华;吴成明;冯擎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N3/04 | 分类号: | F01N3/04;F01N13/10;F01P3/12 |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李爱华 |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涡轮 增压 发动机 | ||
1.一种涡轮增压发动机(100),包括排气歧管(10)、与所述排气歧管(10)连接的进气管(20)以及与所述进气管(20)连接的涡轮增压器(30),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增压发动机(100)还包括冷却水套(40),所述冷却水套(40)包括设置于所述排气歧管(10)的管壁(122、142)上的第一冷却水套(42)和设置于所述进气管(20)的管壁(22)上的第二冷却水套(44),所述第一冷却水套(42)和所述第二冷却水套(44)连通为一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套(40)为中空腔体结构,所述冷却水套(40)环绕所述排气歧管(10)和所述进气管(20)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套(40)的内壁为波浪形或锯齿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歧管(10)包括排气总管(12)和与所述排气总管(12)连通的至少一分歧管路(14),所述第一冷却水套(42)设置于所述排气总管(12)的管壁(122)上和所述至少一分歧管路(14)的管壁(142)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水套(42)设置在所述排气歧管(10)的内壁(126、146)和外壁(124、144)之间,所述第二冷却水套(44)设置在所述进气管(20)的内壁(224)和外壁(222)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20)的外壁(222)于靠近所述涡轮增压器(30)处设置有进水孔(24),所述进水孔(24)与所述第二冷却水套(44)连通,所述排气歧管(10)的外壁(124、144)于靠近发动机缸盖处设置有出水孔(16),所述出水孔(16)与所述第一冷却水套(42)连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增压发动机还包括腔体(60),所述腔体(60)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却水套(42)与所述排气歧管(10)的外壁(124、144)间的第一腔体(62)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冷却水套(44)与所述进气管(20)的外壁(222)间的第二腔体(64)。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歧管(10)的内壁(126、146)设置有第一排气孔(18),所述第一排气孔(18)与所述第一腔体(62)连通,所述第一排气孔(18)内设置有朝向所述排气歧管(10)的内壁(126、146)开启的第一单向阀(182),所述进气管(20)的内壁(224)设置有第二排气孔(26),所述第二排气孔(26)与所述第二腔体(64)连通,所述第二排气孔(26)内设置有朝向所述进气管(20)的内壁(224)开启的第二单向阀(262)。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增压发动机还包括水泵(81)、散热器(83)、及发动机水箱(84),所述水泵(81)、散热器(83)、及发动机水箱(84)与所述冷却水套(40)连接在一起形成冷却循环系统回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循环系统回路中还设置有节温器(82),通过所述节温器(82)控制所述冷却循环系统的开启与关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2902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拼接导体式电缆
- 下一篇:一种3D显示控制方法及3D显示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