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深度的图像雾效模拟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28888.4 | 申请日: | 2013-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004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樊鑫;高仁杰;王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11/00 | 分类号: | G06T11/00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梅洪玉 |
地址: | 116024***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深度 图像 模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视觉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基于深度的图像雾效模拟方法。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在计算机视觉领域,视觉效果与视觉特效的热度不断增加。视觉效果是色彩关系的组合构成,是视觉艺术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视觉特效是一种通过对原始图像进行计算机生成图像合成,从而得到超出原本表现力图像的方法。视觉效果与视觉特效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影视领域,游戏领域,动漫领域等多个领域。尤其在影视领域与游戏领域中,使用3D场景效果的兴起便是视觉效果与视觉特效的标志之一。
在这之中,作为基本自然场景的雾效场景是影视游戏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目前,雾效场景的生成主要集中在3D领域,对于影视游戏中3D雾效场景的生成大多基于物理的大气散射模型,该物理模型理论简单,适用性广泛,在3D雾效场景模拟上取得了一定成果。
而2D雾效模拟即图像雾效的模拟,也具有相当的重要性。一方面,在追求视觉效果与视觉特效的方向上,雾效的添加已经是一种常用的手段,其常用来淡化模糊图像的对比度,增加图片的美感。另一方面,在近些年来,雾霾灾害愈发严重,对于雾霾灾害的研究及相应的对策开发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然而自然场景中的雾霾分布情况复杂,牵涉到了很多复杂的物理光学模型计算,对于研究的起步是重大的阻碍。因此,基于简单模型的雾效场景的模拟图像有利于研究的开展,并可作为后期的优化,对比对象。
但是对于2D雾效模拟即图像雾效的模拟,目前并没有太多的相关研究。在追求视觉效果与视觉特效的方向上,一些功能强大的商用软件也并未嵌入直接的雾效模拟功能,而且这些软件对用户自身要求较高,且操作复杂,并不具备通用性。对于图像与雾相关的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处理,目前大多集中于除雾方向。在雾效模拟方向上,一种基于暗原色通道先验的雾效数字滤镜方法(201210090996.0)和一种基于人工交互的彩色雾效生成方法(201310113858.8)均必须使用有雾图像作为原始图像,这大大局限了方法的适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深度的图像雾效模拟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该方法仅仅需要任意图像及其对应的深度,在利用基本大气散射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引导滤波优化就能够获得良好的雾效模拟图像,计算快速且使用空间小,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鲁棒性。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深度的图像雾效模拟方法,在利用基本大气散射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引导滤波优化对附带深度的自然场景图像进行处理,可快速生成其雾效模拟图像。
一种基于深度的图像雾效模拟方法,包括人工交互最大能见度透射率及大气光颜色值,深度归一化及优化,深度转化透射率,深度雾效模拟四部分。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人工交互最大能见度透射率及大气光颜色值
按照以下公式设置最大能见度透射率,大气光颜色值:
tmax=tset (1)
Ilight=(Rset,Gset,Bset) (2)
其中tmax为最大能见度透射率,tset为人工交互设定的透射率值,取值范围0~1。Ilight为大气光颜色值(RGB值),Rset,Gset,Bset为人工交互设定的RGB值。最大能见度透射率决定雾效模拟的浓度,大气光颜色值决定雾效色彩组成结构。
第二步,深度归一化及优化
按照以下公式对深度进行归一化:
D=D/max(D) (3)
其中D为深度矩阵。归一化后利用引导滤波对深度优化,以修正其边缘效应。
第三步,深度转化透射率
根据大气散射模型公式:
trans(x)=e-βd(x) (4)
其中trans为透射率,e为自然常数,β为透射系数,d为距离。可知透射率与深度之间存在指数比例关系,推导透射率公式可得:
T=(tmax)D (5)
其中T为透射率矩阵。
第四步,深度雾效模拟
将源图像,透射率图,大气光代入以下大气散射模型公式得到雾效模拟图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288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喷雾装置的承载和移动装置
- 下一篇:摄录设备抗振性能检测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彩色图像和单色图像的图像处理
- 图像编码/图像解码方法以及图像编码/图像解码装置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方法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