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其在制备口服制剂中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24211.3 | 申请日: | 2013-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71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狄留庆;康安;汪素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狄留庆 |
主分类号: | A61K36/16 | 分类号: | A61K36/16;A61K31/045;A61P9/10;A61K127/00 |
代理公司: | 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 32230 | 代理人: | 栗仲平 |
地址: | 210023 江苏省南京市仙林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缺血性 脑中风 中药 组合 制备 口服 制剂 中的 应用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中药组合物、这种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复方口服制剂中的应用,以及这种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脑部疾病的治疗途径及脑缺血再灌注:脑是人体中枢神经活动的中心,也是神经系统最复杂的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存在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BBB),影响了许多治疗脑部疾病药物在脑组织中的分布,使得其难以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致使脑内许多疾病在诊断、治疗等方面在临床遭到重重阻碍。如何使药物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这一问题也正困扰着国内外广大医药工作从事者。目前,国内外脑部疾病治疗研究进展总结为:(1)通过改造药物分子的结构及做成前体药物来增加其透过能力。(2)采用鼻腔给药的方法,既可以避免药物的首过代谢效应,又能够有效地使药物靶向脑部网。(3)将甘露醇、阿拉伯糖、果糖、甘油等高渗溶液注入颈动脉或椎动脉内,使血脑屏障内皮细胞发生紊乱,暂时引发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增加,提高药物在脑中的浓度。(4)中药薄荷、冰片、麝香等具有芳香开窍功能,能提高血脑屏障通透性,利用冰片“芳香开窍,引药上行”的功效,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药物的脑中浓度,改善药物治疗效果。(5)近年发现血脑屏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膜上P-糖蛋白(P-gp)的结构和功能与肿瘤细胞的P-糖蛋白(P-gp)相似,其编码基因为MDR基因,底物称为MDR逆转剂,竞争性结合MDR逆转剂能促进其它药物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中,故通过与多药耐药性(MDR)逆转剂的合用,提高治疗药物的脑部的浓度。(6)胶态给药系统,特别是表面上包封表面活性剂(吐温类,如吐温80)的纳米粒。(7)受体介导的给药途径,通过克隆出血脑屏障内皮细胞上受体的特异性抗体,并以之为药物载体,把药物输送到脑部,可实现药物传输的主动靶向。寻找促进治疗药物通过血脑屏障的方法,对脑内疾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表明,促进血脑屏障开放、改变药物血脑屏障通透性主要通过改变血脑屏障内皮细胞形成的紧密连接或改变血脑屏障上特殊的转运体功能两种方式实现。
脑缺血一定时间恢复血液供应后,其功能不但未能恢复,却出现了更加严重的脑机能障碍,称之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多因素多机制参与的一种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主要与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自由基及脂质过氧化、热休克蛋白(HSP)表达紊乱、线粒体功能障碍、细胞内钙超载、一氧化氮及炎性反应等多种机制有关,多种环节因素之间互相作用。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引起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据统计,脑中风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类死亡原因,无数的患者因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撒手人寰。即使有幸存活下来,也会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脑中风病临床最主要的表现,是神志障碍和运动、感觉以及语言障碍。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除神志清醒外,其余症状依然会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些症状,称为后遗症。后遗症的轻重,因病人的体质和并发症而异。脑中风常见的后遗症有:麻木、嘴歪眼斜、中枢性偏瘫、周围性偏瘫、偏瘫、失语、失认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寻找有效的治疗药物及措施以促进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恢复,一直是相关学科研究的重点之一。近年来关于中药脑保护作用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银杏叶提取物的简介及研究现状:银杏(Ginkgo biloba),又名白果树、公孙树、鸭掌树,落叶高大乔木,是现存古代孑遗植物之一,素有裸子植物“活化石”之称。银杏叶提取物(简称EGB)中药用成份含有200多种,目前被确证的能发挥独特药理活性的有效成分主要是银杏黄酮和银杏萜内酯。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是由槲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等黄酮苷元以及它们与葡萄糖等单糖以氧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糖苷组成,其中糖苷形式存在的黄酮占提取物黄酮总含量的95%以上。银杏萜内酯主要包括银杏内酯和白果内酯。银杏内酯属于二萜类,主要包括银杏内酯A、B、C(简称GA、GB、GC),它们分子中都具有独特的C20“笼型”结构,由六个五元环组成;白果内酯属于倍半萜类,由四个五元环组成(简称BB)。银杏萜内酯是银杏中特有的化合物,迄今为之尚未发现存在于其他任何植物中。研究显示银杏叶提取物具有增加脑血流量、清除氧自由基、抗缺血缺氧、抗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等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狄留庆,未经狄留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242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玛咖提取物的制备工艺
- 下一篇:一种当归无硫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