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系列风味和形状着衣甘薯软糖的加工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422058.0 申请日: 2013-09-16
公开(公告)号: CN103504106A 公开(公告)日: 2014-01-15
发明(设计)人: 石小琼;李坚;邓杰敏;张淑梅;李守朋 申请(专利权)人: 连城县旅游食品厂;龙岩学院闽西食品研究所
主分类号: A23G3/48 分类号: A23G3/48;A23G3/50;A23G3/54
代理公司: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代理人: 周晖
地址: 366200 福建省龙***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系列 风味 形状 甘薯 软糖 加工 方法
【说明书】: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尤其是一种系列风味和形状着衣甘薯软糖的加工方法。

二.背景技术

甘薯,也叫红薯、地瓜等,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有“长寿食品”之誉。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癌、保护心脏、预防肺气肿、糖尿病、减肥等功效,是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的一种健康食品。据化验,每100克鲜薯中含蛋白质2.3g、脂肪0.2g、粗纤维0.5g、无机盐0.9g(其中钙18mg、磷20mg、铁0.4mg)。此外,甘薯的维生素含量丰富,其含量之高是其它粮食作物所不及的。

目前,国内的甘薯的主要加工产品有地瓜干、薯条、薯片、淀粉等传统产品以及以甘薯为原料的其它营养保健食品。传统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风味单一,只有甘薯的滋味和气味;二是形状只有条、块、片和丝,比较单调,甘薯原有的形态仍然可见;三是由于采用一次烘烤,产品受热不完全均匀,品质不够稳定。

为了增加不同风味的甘薯制品,专利号02139913.1的中国专利“一种薯类食品的制作方法”公开了一种薯类食品的制作方法,将甘薯洗净煮或蒸熟后,掏烂如泥,加入调好的配料均匀拌和,再将拌和好的甘薯压成薄片,干燥,配料含有五香粉或茴香、桔皮、芝麻、生姜等。专利号200910213482.8的中国专利“红薯凝胶软糖及其制备方法”公开了一种红薯凝胶软糖及其制备方法:制备原汁红薯糖浆,与食用胶液混合,得到混合糖液,注入模具内,经冷却凝固后,进行脱模,得到糖体;在糖体表面涂刷一层上光防粘食用油,干燥,得到红薯凝胶软糖。中国专利申请号201010297249.5的“一种以粗粮为原料的软糖制备方法”公开了一种以玉米、南瓜、红薯等粗粮为原料的软糖制备方法,包括:原料选取,制备原浆,原浆与糖浆及食用胶液混合,得到混合糖液,糖液注入模具、冷凝、脱膜得到糖体,糖体表面涂刷表层糯米粉得到软糖。

经初步检索,甘薯打浆、调配、成型后,以各种天然调味料包裹表面(俗称“上衣”)、再经过两次蒸汽烘烤的加工甘薯软糖的方法未见报道。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系列风味和形状着衣甘薯软糖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去皮甘薯;

(2)浸泡、清洗、沥干;

(3)蒸煮:将沥干的原料蒸熟;

(4)打浆:趁热打浆、乳化;

(5)调配、煮浆:将辅助材料搅拌均匀,加入甘薯浆,搅拌、蒸煮;

(6)成型:将煮好的浆液浇注到模具中,冷却、凝固、脱模;

(7)上衣:将脱模后的半成品置于配料中搅拌、上衣;

(8)烘烤:将上衣后的半成品进行烘烤;

(9)冷却;

(10)包装。

其中步骤(5)调配、煮浆采用夹层锅,辅助材料配方如下:葡萄糖浆50~70kg、蜂蜜2~3kg、麦芽糊精2~3kg、饮用水20~30kg、卡拉胶1~2kg、焦亚硫酸钠75~85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10~13g、山梨酸钾18~22g。

其中步骤(6)成型中所述的模具有球状或金元宝状或橄榄状或梭状或饼状。

其中步骤(7)上衣中所述的配料为低脂椰蓉。

步骤(7)上衣中所述的配料也可为炒熟的黑芝麻或白芝麻。

步骤(7)上衣中所述的配料也可为炒熟的花生,碾碎。

步骤(7)上衣中所述配料也可为:按重量,蔗糖90~92%、柠檬酸粉2~4%、陈皮5~7%,将各配料研成粉末,混合均匀。

步骤(7)上衣中所述配料还可为:按重量,蔗糖90~92%、酸梅7~9%、甘草0.2~1%,将各配料研成粉末,混合均匀。

其中步骤(8)所述的烘烤,一次温度为70~75℃、时间12~14h;二次温度为60~65℃、时间10~12h。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产品软韧适宜、适口性好;品质均匀、稳定;具有甘薯特有风味和上衣配料的系列风味,形状多样化。

2、产品采用普通食品袋包装,可在常温下保存十二个月。

四.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但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不局限于实施例表述的范围。

实例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连城县旅游食品厂;龙岩学院闽西食品研究所,未经连城县旅游食品厂;龙岩学院闽西食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220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