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系列风味和形状着衣甘薯软糖的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22058.0 | 申请日: | 2013-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041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石小琼;李坚;邓杰敏;张淑梅;李守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连城县旅游食品厂;龙岩学院闽西食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G3/48 | 分类号: | A23G3/48;A23G3/50;A23G3/5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周晖 |
地址: | 366200 福建省龙***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系列 风味 形状 甘薯 软糖 加工 方法 | ||
1.一种系列风味和形状着衣甘薯软糖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去皮甘薯;
(2)浸泡、清洗、沥干;
(3)蒸煮:将沥干的原料蒸熟;
(4)打浆:趁热打浆、乳化;
(5)调配、煮浆:将辅助材料搅拌均匀,加入甘薯浆,搅拌、蒸煮;
(6)成型:将煮好的浆液浇注到模具中,冷却、凝固、脱模;
(7)上衣:将脱模后的半成品置于配料中搅拌、上衣;
(8)烘烤:将上衣后的半成品进行烘烤;
(9)冷却;
(10)包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系列风味和形状着衣甘薯软糖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调配、煮浆采用夹层锅,辅助材料配方如下:葡萄糖浆50~70kg、蜂蜜2~3kg、麦芽糊精2~3kg、饮用水20~30kg、卡拉胶1~2kg、焦亚硫酸钠75~85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10~13g、山梨酸钾18~22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系列风味和形状着衣甘薯软糖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成型中所述的模具有球状或金元宝状或橄榄状或梭状或饼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系列风味和形状着衣甘薯软糖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上衣中所述的配料为低脂椰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系列风味和形状着衣甘薯软糖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上衣中所述的配料为炒熟的黑芝麻或白芝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系列风味和形状着衣甘薯软糖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上衣中所述的配料为炒熟的花生,碾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系列风味和形状着衣甘薯软糖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上衣中所述配料的配方为:(7)上衣中所述配料也可为:按重量,蔗糖90~92%、柠檬酸粉2~4%、陈皮5~7%,将各配料研成粉末,混合均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系列风味和形状着衣甘薯软糖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上衣中所述配料的配方为:按重量,蔗糖90~92%、酸梅7~9%、甘草0.2~1%,将各配料研成粉末,混合均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系列风味和形状着衣甘薯软糖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8)所述的烘烤,一次温度为70~75℃、时间12~14h;二次温度为60~65℃、时间10~12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连城县旅游食品厂;龙岩学院闽西食品研究所,未经连城县旅游食品厂;龙岩学院闽西食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2205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