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李子的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21906.6 | 申请日: | 2013-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783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林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生 |
主分类号: | A23G3/48 | 分类号: | A23G3/48;A23G3/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5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李子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李子的加工方法,该方法通过采用封闭自动化加工,卫生安全。
背景技术
李子的生产加工基本方法是“选果、摇青、摊晒、腌渍、焙李”等工序。传统的李果加工设备简陋,方法落后,产品精加工基本没有,生产终端产品就是李干,安全、卫生无法控制,工作效率低,成本高。同时,李子加工技术自动化程度低,基本还停留在原始手工阶段。加工李子的企业多为家庭小作坊,加工设备简陋,生产方法落后,从事精细加工,生产终端产品的基本没有;同时,产品包装粗糙,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市场占有率低,产品开拓路窄,规模较小,自动化程度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效率高,安全、卫生的李子加工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李子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果筛果;
步骤二,擦皮脱蜡;
步骤三,切半去核;
步骤四,产品烘干;
其具体方法如下:
步骤一选果筛果:将李子进行漂洗和筛选,剔除有虫害和有破损的李子;
步骤二擦皮脱蜡:将步骤一筛选后的李子进行擦皮并脱蜡;
步骤三切半去核:将步骤二经过擦皮脱蜡后的李子进行切割、去核处理;
步骤四产品烘干:将步骤三的李子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70℃-80℃,烘干时间为5-6小时,保留果料水分18%-21%的李子半成品备用。
所述步骤一中还包含剔除不合格的李子,将直径小于2.5㎝的李子剔除。 所述步骤四产品烘干步骤中,烘干温度为70℃。
所述步骤四产品烘干步骤中,烘后半成品保留果料水分为19%。
所述步骤二中的脱蜡具体操作为,每100kg李子加500g白糖,进行机械搅拌,让白糖浸入李子中。
还包含步骤五,产品包装,其为将步骤四的半成品产品通过自动包装机按每粒包装来进行分袋包装。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整个过程能够采用多种智能化设备结合使用,智能化且可以快速地加工出李子。采用电热烘干机供热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和产品设备自动化安装衔接,能自动传输、自动翻果、自动烘干,设备使用电耗降低10-30%;自我保温热效率高达90%以上;物料烘干效果好。进行时控、温控操作,效果是提升产品生产效率,同时使得产品的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解决工作效率低,劳动力成本高等问题。采用自动滚筒式擦皮机,磨擦李子表层果腊,降低鲜果擦皮损耗,鲜果擦皮损耗率低;操作人员少;结构科学,占地面积少,设备所需投资性价比低。
(2)改造鲜果浸渍设施,使其可自动化加工果脯,具有效率高、质量好、保持水果的香味、透明度高、符合卫生标准等优点,同时缩短了浸渍时间。本发明中,溶液可快速浸渍到物料中去,原始手工李子浸渍需要至少72个小时,改制的鲜果浸渍设备可以缩短到每6个小时就可以浸渍800kg的鲜果,还可以进行快速冷却。
(3)产品从手工改为全自动包装,整个生产过程处基本处在无菌自动化流水线环境中进行,保证产品安全卫生。
(4)本发明的加工方法过程中,添加少量白糖添加剂,保持了加工后李子的原味,营养成分散失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加工方法做进一步描述,但是本发明的加工方法并不仅限于本实施例。
本发明提供的李子加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选果筛果;步骤二,擦皮脱蜡;步骤三,切半去核;步骤四,产品烘干;步骤五,产品包装。
更具体地,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果筛果:选取无虫眼,无烂眼,颗粒饱满同时成熟度达到七成左右的原料芙蓉李,由生产人员投入自动选果设备中,自动选取果实果粒饱满、果皮具有光泽者的李子;选取的李子通过自动漂洗一体机拣出破碎、烂果;漂洗后的李子,要求达到无虫眼,无烂眼,颗粒饱满。然后送入自动分级机进行筛选,剔除,淘汰直径小于2.5㎝的李子青果。
步骤二擦皮脱蜡:将步骤一洗过后干净备选的原料李子通过果料自动输送机送入自动滚筒式擦皮机进行鲜果擦皮并脱蜡。
脱蜡具体操作为,每100kg李子加500g白糖,进行机械搅拌,让白糖浸入李子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生,未经林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219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内毒害气体防中毒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通信式选择性漏电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