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模组及平面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21339.4 | 申请日: | 2013-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915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郑康威;郭益成;林君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9/10;F21V21/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1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组 平面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背光模组及平面显示装置,尤指一种能提高混光效果、减少不均匀发光现象而能呈现出高演色性的显示效果的背光模组及平面显示装置。本发明涉及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LED)为一种以半导体材料所制成的固态发光元件,具有体积小、发热度低、高照明、耗电量小、适合量产与寿命长等性能,故目前业界于各种照明装置或背光模组上,普遍多已采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其发光光源。此外,此类的背光模组多应用于平面显示装置上。而为发挥此类的平面显示装置的特点,如何让其中的背光模组能朝重量更轻、高亮度与均匀发光等目标来发展,已为相关技术产业的重要议题。
目前应用发光二极管作为高演色性的背光模组的技术主要是使用可发射出蓝色光的发光二极管,并配合可被激发而产生黄色光的荧光粉或微粒材料,从而使蓝色光再和所产生的黄色光相互混合而形成出白色光,由此,该白色光便作为背光模组的背光源。进一步来说,荧光粉或微粒材料容置于一种以透明材料或光线可穿透的材料所制成的混光单元中,例如玻璃管。而发光二极管所射出的蓝色光具有方向性,因此将发光二极管的灯条置于具有荧光粉或微粒材料的混光单元的一侧,便能由该混光单元的另外一侧形成并射出白光。再搭配对应的导光板的使用,该白光即能从点光源或线光源转换成为面光源。
一般来说,这类的混光单元为了容置荧光粉或微粒材料于其中,需设计其本体具有容置空间,且本体的壁面具有一定的厚度。另外,发光二极管所产生的点光源或线光源虽然能大部份地朝同一方向进行发射,但仍会有部份的光线呈现出散射或漫射情形,也就是和主要的出光方向相对地具有偏差角度。因此,当发光二极管所散射或漫射的光线直接经由该混光单元的壁面透射而出时,将不会和其内部的荧光粉或微粒材料形成激发与混合,进而造成所产生的面光源不是均匀的白光,而是偏蓝的光线。
如此,这类的背光模组的呈现异色、混光不良的情况将影响了其所构成的平面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背光模组及平面显示装置。其中该背光模组藉由相关结构设计而能减少或避免其光源所发射出的蓝色光有直接透射而出的情形发生,进而能提高混光效果与减少异色、混光不良的不均匀发光现象,使得具有此背光模组的平面显示装置在均匀的白光背光源的提供下能达到呈现出高演色性的显示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框体;
光源,设置于该框体上,具有光轴,该光源用以发射具有第一色彩的第一光束,该第一光束具有第一发射部份和第二发射部份;
支架单元,设置于该框体上,该支架单元具有分别位于该光轴的两侧的两凸出构造,于该两凸出构造之间形成光通道,且该光通道具有第一宽度,该支架单元用于反射该光束的第二发射部分;以及
混光单元,设置于该框体上并位于该光源的前方,该混光单元具有混光区域,用以对该第一发射部份和被该支架单元所反射的该第二发射部份进行混光,而形成具有第二色彩的第二光束,且该混光区域具有第二宽度;
其中该第一宽度小于该第二宽度,该光通道位于该光源的前方,且该光源与该混光区域分别位于该光通道的两侧或者位于该光通道的同侧。
较佳的,该背光模组,更包括:
导光板,设置于该框体上并位于该混光单元的前方,用以导引该第二光束于其中进行传递;以及
扩散组件,设置于该框体上并位于该导光板的一侧,用以将自该导光板中所射出的光线作均匀化。
较佳的,该导光板具有第一厚度,且该第一厚度大于该第一宽度。
较佳的,该背光模组还包含有灯罩单元,设置于该框体上,用以包覆该光源、该支架单元和该混光单元,且该灯罩单元由金属材料构成。该混光单元以空心的透明材料所构成,于该混光区域内并混掺有荧光微粒材料,且该荧光微粒材料为黄色。该第一色彩为蓝色,该第二色彩为白色,而蓝色的该第一光束激发该荧光微粒材料而发射出黄色光,并再相互混合而形成白色的该第二光束。
较佳的,该第二发射部份照射在该支架单元上,或照射在该支架单元的两凸出构造上。
较佳的,该光源与该混光区域位于该光通道的两侧时,该光源发出的该第一光束的该第二发射部份照射在该两凸出构造所形成的光通道的侧壁上并被该侧壁所反射后进入该混光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213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 下一篇:一种带保护膜的LED灯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