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脉冲增量式光电旋转编码器的装配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419970.0 | 申请日: | 2013-09-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89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英;陶涛;张士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华尔圣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D5/36 | 分类号: | G01D5/36;G01D5/38 |
| 代理公司: | 无锡互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6 | 代理人: | 王爱伟 |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脉冲 增量 光电 旋转 编码器 装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编码器装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脉冲增量式光电旋转编码器的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相对于低脉冲的编码器而言,高脉冲的编码器在装配工艺上更为精密,编码器的脉冲数越高,对光敏元件、动光栅盘、静光栅盘、发光元件四者的平行度要求就越高。而现阶段的民用机械生产工艺和装配人员的技术差异都会对此技术要求产生很大的影响,高脉冲的编码器光栅码盘刻线密集,每转一圈就会产生几千甚至上万个脉冲信号,因此这四者只要出现一点偏差,就会导致光线不能正确地通过光栅码盘,从而光敏元件不能接受到正确的光学信号,输出的电信号就会失真。想要使光敏元件、动光栅盘、静光栅盘、发光元件四部分达到平行状态并不容易,必须使编码器的主体基座、主轴、轴承、码盘座、静光栅支架配合得非常之好,现阶段的主要问题有四个:一是编码器的主体装配好之后主轴会出现径向窜动,即俗称“晃轴”,主轴在轴承孔中左右晃动,导致编码器的动光栅盘不能始终保持在平行位置。二是装配中码盘座受力,不能确保码盘座的上平面与主体基座的上平面平行。三是在高脉冲的情况下,光敏元件对所接收到的光信号特别敏感,因此对光敏元件焊接的位置和焊接的要求非常严格,不能出现一点偏差,而现实生产中,机器点焊远远达不到这种精度。四是静光栅部分不能与动光栅部分达到平行,原因是静光栅支架在加工过程中有误差,发光二极管容易从支架中心孔中滑落,并且支架下表面也难以与主体基座的上表面完全贴合在一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脉冲增量式光电旋转编码器的装配方法,克服上述缺陷,使光敏元件、动光栅盘、静光栅盘、发光元件四者平行,以解决高脉冲编码器装配难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脉冲增量式光电旋转编码器的装配,其包括:
(1)清理主体基座,将轴承胶涂在所述主体基座中心的上下两个轴承孔壁内侧,将轴承B和轴承A分别推入所述主体基座中心的上下两个轴承孔中,在所述轴承A和轴承B的内孔壁上涂抹轴承胶,将主轴插入所述轴承A和轴承B的内孔中,将码盘座套设于所述主轴上,所述码盘座下口抵于所述轴承B的内圈上,将所述码盘座上的多个顶丝旋紧至其顶于所述主轴上,将上述初步装配好的编码器的主体结构通过外力操作使所述码盘座的下口与所述轴承B的内圈完全贴合、所述轴承A和轴承B分别与其对应的轴承孔完全贴合;
(2)精车所述码盘座的表面,使所述码盘座的表面与所述主体基座的表面相平行,将动光栅盘放置在所述码盘座上,并在所述动光栅盘上方压上励磁片,调整所述动光栅盘与所述主轴的同心度至两者完全重合,将所述动光栅盘、所述码盘座和所述励磁片三者固定;
(3)在光滑的静光栅支架中的内孔中垫入弹性管套,将发光元件嵌入所述弹性管套中;
(4)将静光栅盘放置在装有所述发光元件的所述静光栅支架上,并在所述静光栅盘上的码道对准所述发光元件后固定所述静光栅盘与所述静光栅支架,用螺丝将所述主体基座与所述静光栅支架相连,在所述静光栅支架与所述主体基座之间垫入高精度垫片,调整支架的整体高度;
(5)将光敏元件通过焊接固定在电路线路板上,并将所述电路线路板与所述主体基座固定连接,完成高脉冲增量式光电旋转编码器的内部装配;
(6)打胶并封装所述高脉冲增量式光电旋转编码器。
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高脉冲增量式光电旋转编码器的装配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步骤(1)包括:清理主体基座,将轴承胶涂在所述主体基座中心的上下两个轴承孔壁内侧,将轴承B和轴承A分别推入主体基座中心的上下两个轴承孔中,在所述轴承A和轴承B的内孔壁上涂抹轴承胶,所述主轴上设有卡槽并卡有C型挡圈,将主轴插入所述轴承A和轴承B的内孔中,直至所述C型挡圈抵在所述轴承A的内圈上,后将码盘座套设于所述主轴上,所述码盘座下口抵于所述轴承B的内圈上,将所述码盘座上的多个顶丝旋紧至其顶于所述主轴上,将上述初步装配好的编码器的主体结构通过外力操作使所述码盘座的下口与所述轴承B的内圈完全贴合,所述轴承A与所述主轴上的C型挡圈完全贴合,以及所述轴承A和轴承B分别与其对应的轴承孔完全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华尔圣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华尔圣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199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扁平电缆和线束
- 下一篇:一种阻燃气相防锈珍珠棉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