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焦油过滤装置及过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19480.0 | 申请日: | 2013-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638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杨占彪;王树宽;于广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神木富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6/00 | 分类号: | B01D36/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永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1 | 代理人: | 曹宇飞 |
地址: | 71931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焦油 过滤 装置 方法 | ||
1.一种煤焦油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罐式过滤器,所述罐式过滤器是在罐体(1)的顶部加工有余油出口和安全阀接口、底部加工有排污口,在安全阀接口上设置有安全阀(3),罐体(1)内自上而下分为滤后余油汇集室、滤液汇集室和过滤室;滤后余油汇集室与滤液汇集室之间设置有余油导出管板(5),余油导出管板(5)的中心加工有凹槽,凹槽的外围加工有余油导出安装孔,在凹槽的上方设置有穿过余油出口延伸至罐体(1)外的余油导出管(4),在余油导出管(4)上设置有余油导出控制阀(2),在滤液汇集室的腔壁上加工有反吹蒸汽入口、反吹氮气入口和滤液出口,在反吹蒸汽入口、反吹氮气入口和滤液出口处分别设置有反吹蒸汽控制阀(17)、反吹氮气控制阀(20)和滤液控制阀(6),滤液汇集室腔内设置有滤后余油导管(19),滤后余油导管(19)的上端穿过余油导出安装孔延伸至余油导出管板(5)的上方,在滤液汇集室与过滤室之间设置有滤芯上固定板(16),滤芯上固定板(16)上加工有与滤液汇集室连通的左测压口、与过滤室连通的右测压口和滤芯上固定孔,在过滤室的上段腔壁上加工有原料油入口和排液氮气入口、腔内设置有与滤后余油导管(19)相对应的滤芯(10)和在原料油入口处的原料油分布器(14)以及滤芯下固定板(11),在原料油入口和排液氮气入口上分别设置有原料油控制阀(13)和排液氮气控制阀(8),滤芯下固定板(11)设置在过滤室内腔底部且通过连接杆(9)与滤芯上固定板(16)连接,滤芯(10)的上端延伸至滤芯上固定孔内、下端固定在滤芯下固定板(11)上,滤后余油导管(19)的下端延伸至滤芯(10)内并通过固定架(21)固定在滤芯(1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焦油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10)是并列设置的60~90根,在过滤室内呈等边三角形分布,一个滤芯(10)与相邻一个滤芯(10)的间距是60~9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煤焦油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10)采用约翰逊滤芯或金属粉末烧结滤芯或金属间化合物粉末烧结滤芯或多层金属网滤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煤焦油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10)的过滤精度为1~15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焦油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滤液汇集室内反吹蒸汽入口和反吹氮气入口处分别设置有防冲击导流器(1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焦油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滤芯下固定板(11)上加工有排渣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焦油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吹蒸汽入口、反吹氮气入口和滤液出口在同一圆周上均匀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焦油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式过滤器是通过管道并列连接的8~16个。
9.一种使用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煤焦油过滤装置进行煤焦油过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组成:
(1)煤焦油过滤
将煤焦油从原料油入口导入罐式过滤器的过滤室内,经滤芯(10)在1.2~1.5MPa、200~280℃条件下过滤后滤液在滤液汇集室汇集后由滤液出口导出;
(2)余油导出
过滤室与滤液汇集室内的压差达到0.5~0.8MPa时,停止过滤室内的煤焦油导入与导出,向过滤室内通入排液氮气将过滤室内的煤焦油挤压经滤芯(10)过滤后余油通过滤后余油导管(19)在滤后余油汇集室内汇集,经余油导出管(4)导出余油;
(3)反吹
余油导出后,向滤液汇集室内通入反吹氮气憋压至1~1.2MPa,打开排渣口,进行氮气爆破反吹,过滤的残渣通过排渣口排出,停止通入反吹氮气,向滤液汇集室内通入反吹蒸汽,在1~1.2MPa、250~280℃下,热洗1~5分钟,停止蒸汽热洗,停止排渣;
(4)重复步骤(1)至(3),完成煤焦油过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神木富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神木富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1948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