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菌松材线虫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17640.8 | 申请日: | 2013-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301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姜丹宁;李杰;齐晓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丹宁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179 辽宁省沈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菌 松材线虫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无菌松材线虫的制备方法的改进。
背景技术
松材线虫病是松材线虫引起的松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又称松树萎蔫病。松材线虫病具有导致树木死亡速度快、传播蔓延迅速、防治难度大等特点,松树一旦感染松材线虫,最快的40天左右即可枯死,幼苗感病后20多天即可枯死,3-5年便可造成大面积毁林。我国于1982年在南京中山陵首次发现松材线虫病,此后,该病在我国境内迅速扩散蔓延,危害日趋严重,现已在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陕西、香港及台湾等地区发生,发生面积达8.7万公顷,累计致死松树3,500多万株,因松材线虫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达25亿元,间接损失达250亿,使我国的松木资源、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遭受严重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灵敏快速的无菌松材线虫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1)将葡萄孢接种于PDA培养基上,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7天,待气生菌丝基本长满培养皿时接种松材线虫,每皿接种约200头线虫;将接种后的培养皿置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0-14天,待菌丝基本被线虫消耗完后,置于4℃储存备用。
2)松材线虫的分离采用贝尔曼漏斗分离法;其装置是将直径10-15cm的玻璃漏斗架在铁架上,下面接一段约10cm的橡皮管,在橡皮管末端接一个1.5ml离心管,橡皮管上装一个弹簧夹;在漏斗内放一个用细铜纱制成的漏斗状网筛,将面巾纸或滤纸裁剪好后放置到漏斗状网筛上,用蒸馏水浸湿滤纸,然后将待分离的培养基材料切碎放置到滤纸上;加水淹没待分离培养基材料,静止分离24h;由于趋水性和自身的重量,线虫就离开培养基材料,沉降到漏斗底部的离心管中;关闭弹簧夹,取下离心管,将管中收集到的线虫转移至另一离心管中备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发明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消毒松材线虫虫卵培养后获得的松材线虫,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水从灰葡萄孢斜面上收集下来,在无菌条件下研磨成线虫匀浆,取一部分匀浆均匀涂在NA平板上,放置到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三天,以检测虫卵消毒效果。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发明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消毒后松材线虫匀浆用做PCR模板,未做消毒处理的线虫匀浆作为对照,同时以无菌水和大肠杆菌菌液分别作为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以细菌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检测松材线虫消毒效果。
本发明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PCR方法检测消毒效果可弥补传统培养方法的缺点,结合对线虫和虫卵进行多步消毒的方法,建立了获得无菌线虫的技术。与传统培养检测的方法相比,PCR方法检测细菌污染更灵敏更快速,可检测到1克样品中存在的0.4CFU(colonyformingunits)的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1)将葡萄孢接种于PDA培养基上,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7天,待气生菌丝基本长满培养皿时接种松材线虫,每皿接种约200头线虫;将接种后的培养皿置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0-14天,待菌丝基本被线虫消耗完后,置于4℃储存备用。
2)松材线虫的分离采用贝尔曼漏斗分离法;其装置是将直径10-15cm的玻璃漏斗架在铁架上,下面接一段约10cm的橡皮管,在橡皮管末端接一个1.5ml离心管,橡皮管上装一个弹簧夹;在漏斗内放一个用细铜纱制成的漏斗状网筛,将面巾纸或滤纸裁剪好后放置到漏斗状网筛上,用蒸馏水浸湿滤纸,然后将待分离的培养基材料切碎放置到滤纸上;加水淹没待分离培养基材料,静止分离24h;由于趋水性和自身的重量,线虫就离开培养基材料,沉降到漏斗底部的离心管中;关闭弹簧夹,取下离心管,将管中收集到的线虫转移至另一离心管中备用。
本发明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消毒松材线虫虫卵培养后获得的松材线虫,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水从灰葡萄孢斜面上收集下来,在无菌条件下研磨成线虫匀浆,取一部分匀浆均匀涂在NA平板上,放置到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三天,以检测虫卵消毒效果。
本发明还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丹宁,未经姜丹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176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区域鸟类密度监测功能的电力用驱鸟器
- 下一篇:一种吊塔式动物饮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