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聚木糖红枣豆浆粉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412793.3 | 申请日: | 2013-09-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615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 发明(设计)人: | 吴永振;田哲;孙忠伟;覃树林;肖林;王明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龙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3C11/10 | 分类号: | A23C11/10 |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杨琪 |
| 地址: | 2512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聚木糖 红枣 豆浆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豆浆粉及其制备,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排毒美容养颜的低聚木糖红枣豆浆制备方法,属于食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豆浆是我国人民的传统食物,因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价位又相对低廉,因而深受喜爱。经研究证实,经常食用豆浆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有很好的预防作用。豆浆中含有大量的大豆蛋白,大豆蛋白是植物蛋白中唯一的氨基酸品种搭配均衡,并且含量可以与动物蛋白相媲美的优质蛋白质,其中含有9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因此,豆浆被称为“餐桌上的明星”、“植物性牛奶”。
红枣本身具有高含量的维生素,被誉为“天然维生素丸”,是良好的滋补品,具有益心润肺、合脾健胃,益气生津、补血养颜之功能。
低聚木糖又称木寡糖,是目前国际上颇受关注的功能性低聚糖。低聚木糖在人体内难以消化,肠道内残存率高,是一种选择性极高的双歧杆菌增值因子,可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增强机体免疫力,可用于糖尿病,肥胖病和高血压等患者食用,有利于口腔健康,不引起龋齿等优点,被认为最有前途的功能性低聚糖之一。
根据现代医学研究成果,人体消化吸收功能主要发生在胃和肠道两部分,这两部分发生病变或者功能障碍现象,将会严重的影响人体对于营养的消化吸收,继而造成人体其它器官由于营养缺失发生多方面的功能障碍,造成发育不良、免疫力低下、器官病变、器官损伤甚至癌变等多种疾病的发生。所以,人体消化道的健康水平是人体健康的基础。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豆浆粉种类繁多,基本上采用大豆加维生素、营养强化剂、香精等复配而成,从长远角度来看不利于人体身体健康,存在安全隐患;且现在市场上现有的产品中,营养成分仅限于大豆的营养成分,其功能也较单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低聚木糖红枣豆浆粉及其制备方法,具有营养丰富、口味醇香的特点。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低聚木糖红枣豆浆粉,由下列重量份比的主要原料制成:大豆(非转基因)55-70份、麦芽糖15-30份、低聚木糖0.5-10份、红枣浓缩汁(固形物50wt%-70wt%)2-10份。
所述的低聚木糖红枣豆浆粉的制备方法,先制备红枣浓缩汁,大豆磨浆,然后将豆浆加入红枣浓缩汁、麦芽糖、低聚木糖按比例混合均匀,超高温瞬时灭菌,然后浓缩,喷雾干燥制成。
所述的低聚木糖红枣豆浆粉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步骤如下:
(1)红枣浓缩汁的制备:把机选的合格红枣,清水冲洗,沥干水分,进入蒸煮罐,加入适量净化水,以完全浸泡红枣为准,90-110℃蒸煮20-30min,冷却至40-60℃打浆,进入贮存罐浸提20-40min,板框过滤,将滤液进入蒸发罐浓缩至固形物含量50%-70%;
(2)大豆磨浆:将大豆脱皮,将脱皮大豆加水,使水温保持在85-90℃,压力控制在0.2-0.3Mpa,加NaHCO3溶液使pH保持在6.8-7.0,灭脂肪氧化酶及异蛋白酶;然后将大豆经过破碎机及细磨机,达到磨浆的效果,将磨浆经滤网过滤,收集豆浆液,豆浆浓度在10±2%,然后在85-90℃下灭酶5-15min,真空压力保持在-0.3-0.5Mpa;
(3)将豆浆加入红枣浓缩汁、麦芽糖、低聚木糖按比例混合均匀;
(4)超高温瞬时灭菌;
(5)将混合液采用三效浓缩方法浓缩,使豆浆混合物的总质量分数在38%-42%,灭菌,喷雾干燥成颗粒,检测,成品。
上述制备方法中,步骤(2)所述的脱皮要求排风温度在50-60℃,并根据原料的烘干程度调整蒸汽压力,使脱皮率达到95%-98%。
步骤(4)所述的超高温瞬时灭菌控制温度在130℃-140℃,灭酶及灭菌时间控制在10S以内。
步骤(5)所述的三效浓缩在真空压力为0.37-0.42Mpa,三效在负压工作状态下,调节冷却水温度,保持在40-45℃。所述的灭菌在92-96℃下灭菌3-5min。所述的喷雾干燥控制泵压在8-12Mpa,进风温度160-190℃,出风温度80-98℃,塔内温度在95-105℃,物料流速2-4kg/h。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龙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龙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127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