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包覆多孔钛酸锂粉体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12706.4 | 申请日: | 2013-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12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朱福良;蒙延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485 | 分类号: | H01M4/485;H01M4/62;C01G23/00 |
代理公司: |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2102 | 代理人: | 董斌 |
地址: | 73005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包覆 多孔 钛酸锂粉体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尖晶石型钛酸锂(Li4Ti5O12)作为新型储能电池的负极材料日益受到重视。这是因为Li4Ti5O12在锂离子嵌入-脱嵌前后都为尖晶石结构,且晶格常数变化很小,体积变化很小(<1%),所以Li4Ti5O12被称为“零应变”负极材料。与商品化的碳负极材料相比,Li4Ti5O12通常具有更好的电化学性能和安全性;与合金类负极材料相比,Li4Ti5O12更容易制备,成本更低。但是,Li4Ti5O12的固有电导率低,只能在低电流下工作才能发挥出材料的性能优势,这成为Li4Ti5O12材料商品化的主要障碍之一。
国内外对Li4Ti5O12材料进行了大量的改性研究来提高其导电性能,主要包括制备纳米粒径Li4Ti5O12、制备多孔Li4Ti5O12、碳包覆、金属离子掺杂等方式。碳包覆所采用的碳源主要包括天然石墨、复合碳、乙炔黑、葡萄糖、聚乙烯醇等。这些传统碳源碳化过程中往往需要破坏聚合物链并分解产生H2O、CO2等气体和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导致碳膜内部形成裂缝、气孔等缺陷。而离子液体具有极低的蒸汽压,大多数离子液体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400-1000℃)不发生气化,而是在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直接碳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碳包覆多孔钛酸锂粉体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碳包覆多孔钛酸锂粉体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
(1)二氧化钛胶体制备:将钛源配制成Ti4+浓度为0.1~1mol/L的溶液,采用质量浓度10%的氨水或尿素溶液作为沉淀剂,将Ti4+溶液与沉淀剂同时加入底液,用硝酸调pH=2.0,控制pH=2.0-7.0至TiO2.nH2O完全沉淀;沉淀经过滤、洗涤后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并按质量比为分散剂: TiO2=0-1:10加入分散剂,采用质量浓度10%的稀硝酸或质量浓度20%氨水调节pH=3.0-9.0,再在30-100℃下搅拌,时间持续1-10h,得到固含量为5-30%的二氧化钛胶体;
(2)浆料制备:按照化学计量比Li4-xMxTi5-yM′yO12 ,其中M、M′为掺杂离子,x=0.01-0.1,y=0.01-0.1,称取锂源、碳源和掺杂金属化合物,碳源的加入量为Li4-xMxTi5-yM′yO12质量比5-15%;以上述二氧化钛胶体作为分散体系,加入锂源、碳源和掺杂金属化合物,搅拌形成均匀分散的胶态混合浆料;
(3)前驱体制备:采用喷雾干燥方式对浆料进行干燥,入口温度为110-250℃,空气或氮气气氛下干燥得到成分均匀、粒度分布均匀的钛酸锂球形前驱体;
(4)钛酸锂材料制备:将前驱体放入坩埚中,在惰性气氛保护中升温至600~1200℃,保温10-40 min 后自然冷却,得到碳包覆的球形多孔钛酸锂粉体。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是:以二氧化钛胶体作为分散体系、离子液体作为碳源,利用离子液体的吸波特性对钛酸锂前驱体进行加热,同时离子液体裂解产物在钛酸锂表面形成碳包覆,得到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的碳包覆多孔球形钛酸锂粉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制备碳包覆多孔钛酸锂粉体的工艺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碳包覆多孔钛酸锂的扫描电镜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碳包覆多孔钛酸锂的放电比容量曲线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理工大学,未经兰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127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视频运动分割中的遮挡处理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铅酸蓄电池组连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