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使用充气包装的鱼腥草保鲜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411587.0 | 申请日: | 2013-09-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10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 发明(设计)人: | 王瑞;马立志;谢国芳;李白鸽;刘晓燕;杜超;刘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阳学院 |
| 主分类号: | A23B7/148 | 分类号: | A23B7/148;A23B7/04 |
| 代理公司: | 贵阳东圣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52002 | 代理人: | 徐逸心;袁庆云 |
| 地址: | 550003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使用 充气 包装 鱼腥草 保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专利涉及农业食品科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使用充气包装结合低温贮藏的鱼腥草保鲜方法。
背景技术
高效果蔬贮藏保鲜技术对保证果蔬旺季不烂、淡季不断、扩大销售半径,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丰产丰收”的关键。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气调包装保鲜技术在国内外发展迅速,此类技术包括真空包装、充气包装、自发气调包装、气体气味吸收包装等,其原理是通过控制包装小环境的气体成分变化来抑制果蔬的生理活性,达到保鲜的目的。
充气包装技术通过改变果蔬所处气氛环境,达到延长果蔬贮藏期的目的。该技术所采用气体多为CO2、O2和N2的混合气体,利用混合气体对微生物细菌、病菌及果蔬生物反应的抑制减缓生理反应和延长生命。众多研究表明,CO2气体具有抑制大多数腐败细菌和霉菌生长繁殖的作用,是保护气体中的主要抑菌成分。O2具有抑制大多数厌氧腐败细菌生长繁殖,保持鲜肉色泽和维持新鲜果蔬需氧呼吸,保持鲜度的作用。N2是惰性气体,与食品不起作用,作为填充气体;与乙烯吸附剂联合使用,将形成成本低、安全性能高的复合物理保鲜技术。该技术的关键在于针对不同果蔬生理特性的合理气体配置。高浓度CO2可有效抑制果蔬贮藏过程中微生物生长和果蔬生理反应。但混合气体中O2也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将导致无氧呼吸的发生,产生乙醇。因此,合理的气体组成对保鲜效果至关重要。
鱼腥草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的带根全草,又名折耳根、紫蕺、猪鼻孔、九节莲等,广泛分布于我国中部、东南及西南各省区,因鲜品口感脆、气味独特而受到云贵川等省份消费者喜爱,鱼腥草富含蛋白质、油脂、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营养价值很高。同时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的功效。中医应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等病症,因此被国家卫生部正式确定为既是药品又是食品的极具开发潜力的植物资源之一。2011年,“贵阳折耳根”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因此,鱼腥草保鲜技术的开发对于该鲜活农产品的扩大销售半径和货架期极具意义。鱼腥草用保鲜剂浸渍保鲜的技术有《一种鱼腥草保鲜加工技术》申请号200910227065.9、用充气包装水果的方法有本发明人发明的《一种使用高浓度CO2气调包装猕猴桃保鲜方法》申请号201310072013.5、但用充气包装的鱼腥草保鲜方法尚属首次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使用充气包装方法对鱼腥草进行物理保鲜。本方法通过高浓度CO2及合理的CO2、O2和N2充气包装,结合低温贮藏达到高效保鲜效果。
本发明首先考察了鲜鱼腥草在空气气氛下密封于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保鲜袋内,5、2及-1℃的保鲜柜内贮藏15天,结果发现2℃条件下效果最佳,-1℃条件下,鱼腥草严重褐变,发生冷害。然后在同等条件下筛选不同比例混合气体组成(CO2、O2和N2)对鱼腥草的保鲜效果,实验过程中以呼吸强度、PPO、CAT、MDA、PAL、色度及感官评价为指标进行评判。结果表明,混合气体体积比为CO2:20~30%,O2:5~10%,其余为N2,保鲜气体混合精度误差率小于1.5%。鱼腥草可有效贮藏30天,可食率≥85%。
本发明一种使用充气包装的鱼腥草保鲜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鱼腥草洗净、装入栅格框栏,吹去余热和水,送入2±1℃、相对湿度≥90%的冷库中预冷12h,在0-5℃的条件下装入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保鲜袋中,充入CO2、N2和O2按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气体,热封封袋口后送入1~4℃的冷库内贮藏,混合气体体积比为CO2 20~30%,O2 5~10%,其余为N2,保鲜气体混合精度误差率小于1.5%;放入2±1℃的冷库贮藏,经冷库贮藏后的保鲜鱼腥草先在低于外界温度5℃的缓冲间内放置4小时后再运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阳学院,未经贵阳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115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