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丁烯类液晶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00331.X | 申请日: | 2013-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396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袁鹄;张婷婷;葛立权;付海超;相龙明;李韶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万润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43/225 | 分类号: | C07C43/225;C07C41/30;C09K19/3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 |
地址: | 264006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丁烯 液晶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丁烯类液晶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精细化工和材料化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具有能耗低、寿命长、以及携带方便等许多优点,广泛应用于计算器、手提电脑和液晶电视等许多产品。液晶显示模式主要有:TN(扭曲向列型)、STN(超扭曲向列型)和TFT(薄膜晶体管)。但是液晶显示速度慢,是其主要缺点,如看运动图像有拖尾现象。
由于双折射率(△n)与盒厚(d)之间的乘积与入射光的波长(γ)是相关的,所以通过大幅降低盒厚来达到高速响应是不合适的,一般是通过降低粘度来提高响应速度,而中心桥键是反式烯的化合物,具有较低的体积粘度,因此这类液晶材料能提高其响应速度。
为了提高液晶显示的响应速度,人们合成了一些具有端位链烯基的液晶,其K33/K11较高,粘度较小,熔点低,清亮点高以及低温稳定性好,由它们调制的混晶粘度低,且粘度随温度的变化率低以及低温稳定性好。
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大屏幕显示器风行全球。平板显示中,MVA、IPS和LCOS的技术日趋成熟,其中负性液晶材料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氟的原子半径小,电负性大,所以其具有强的吸电子效应。同时因为碳氟键能大,此类液晶材料具有高的化学、热和光化学稳定性,高电阻率和高电荷保持率,因此含氟的负性材料在大屏幕显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丁烯类液晶化合物,同时提供这类液晶的合成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丁烯类液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原料化合物I与原料化合物CH3OCH2PPh3Cl,在反应溶剂中和碱的催化下经Wittig反应得到化合物II;
(2)将化合物II在酸的催化下经水解反应后得到化合物Ш;
(3)将化合物Ш在反应溶剂中和碱的催化下经异构化反应得到化合物IV;
(4)所述化合物IV与化合物V在反应溶剂中和碱的催化下经Wittig反应得到化合物VI;
(5)化合物VI在酸的催化下经双键异构化反应得到化合物VII,化合物VII即丁烯类液晶化合物;
其中,所述化合物I的结构式为:
所述化合物II的结构式为:
所述化合物Ш的结构式为:
所述化合物Ш为反式构象(trans)或顺式构象(cis);
所述化合物IV的结构式为:
所述化合物IV为反式构象(trans);
所述化合物V的结构式为:
所述化合物VI的结构式为:
所述化合物VI为E式或Z式;
所述化合物VII的结构式为:
所述化合物VII为E式;(对于烯烃及其衍生物,可以用Z、E的方式来表示顺反异构体构型,即按顺序规则,双键每个碳原子上的两个原子序数大的原子或集团在同一侧叫做Z型,在异侧的叫做E型)
上述化合物的结构式中R1代表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8的直链烷基或碳原子数为2~8的直链烯基,以及前述直链烷基或直链烯基中有一个或不相邻的两个CH2被氧原子取代而形成的烷氧基或烯氧基,其中R1基团中有0~4个氢原子被氟取代;R2代表氢原子或者是碳原子数为1~8的直链烷基,其中R2基团中有0~4个氢原子被氟取代;n=1~2。
其中所述化合物V的制备方法如下:
制备过程中,将环己醇氧化为环己酮时,可以使用次氯酸钠、高锰酸钾、TEMPO或其它氧化剂,优选次氯酸钠;将羧酸酯还原为醇的反应,还原剂可以使用硼氢化钠、硼氢化钾、红铝或其它还原剂,优选红铝为还原剂。
Wittig反应:羰基用膦叶立德变为烯烃,称Wittig反应(叶立德反应、维蒂希反应)。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合成方法,用于从醛、酮直接合成烯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万润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烟台万润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0033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