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蓝莓果实的生物保鲜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395576.8 申请日: 2013-09-03
公开(公告)号: CN103444841A 公开(公告)日: 2013-12-18
发明(设计)人: 陈杭君;郜海燕;穆宏磊;周拥军;陶菲;房祥军;葛林梅;许晴晴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主分类号: A23B7/00 分类号: A23B7/00;A23B7/152;A23B7/04
代理公司: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代理人: 尉伟敏
地址: 310021 浙***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蓝莓 果实 生物 保鲜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果蔬保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蓝莓果实的生物保鲜方法。

背景技术

蓝莓(blueberry)又称越橘,杜鹃花科越橘属,原产北美,是中国新兴的小浆果之一。蓝莓果实甜酸适宜,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具有防止脑神经老化、抗癌、增强机体免疫及明目等保健功能,被列入世界第三代水果,亦是世界粮农组织推荐的五大健康食品之一。蓝莓果实一般成熟于夏季,此时田间热和呼吸热较高,采后果实的呼吸作用加强,各种生理代谢加快,导致蓝莓果实极不耐贮藏,20℃下贮藏期仅1周左右。蓝莓采后品质下降主要表现为果实失水,硬度降低,果肉变软,蒂痕部易受病原菌侵染而腐烂,品质劣变,生产上迫切需要适宜的贮藏保鲜新技术。

目前,蓝莓的贮藏方法主要包括低温贮藏、气调保鲜、化学保鲜、高压静电场保鲜、辐射保鲜和涂膜保鲜等。①低温保鲜:王芳等[1]研究发现低温(0~5℃)能保持蓝莓果实较高的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且延长果实贮藏期。用低温保鲜在一定程度能延长蓝莓的贮藏期,但要实现更长时间的贮运必须辅以其它手段。②气调保鲜:郑永华[2]研究发现高浓度O2可显著抑制蓝莓果实的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延缓果实衰老;Schotsmans等[3]采用2.5kPa O2+15kPa CO2的气调条件可使兔眼蓝莓贮藏寿命延长两周以上,但这些均属于人工气调保鲜方法,贮藏过程需要充入一定比例的气体,导致成本较高。③化学保鲜:Wang等[4]使用异硫氰酸稀丙酯(AITC)对蓝莓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10℃下AITC处理可有效延缓蓝莓果实的腐烂;也有学者采用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可以抑制乙烯的合成,降低呼吸速率,保持果实品质,减轻其生理病害,但化学药剂贮藏保鲜易引起毒性残留,危害人体健康,使化学防治技术面临严峻的挑战。另外,国内外学者还采用了高压静电场、UV-C辐射、可食性涂膜保鲜等,这些技术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操作较为繁琐,设备昂贵,导致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停滞不前。

近年来,以诱导植物组织本身产生抗性为主的安全贮藏手段已成为保鲜技术研究的重点。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mate,MeJA)是植物体内天然存在的内源生长调节物质,是与植物抗性密切相关的生长物质。外源茉莉酸甲酯可作为外源诱导子进入细胞中,通过诱导果蔬产生一系列防御反应机制和抗病性蛋白来提高果实贮藏过程中的抗病性[5],从而抵御病原微生物的侵染。研究发现,外源MeJA处理能诱导香蕉、桃、芒果、葡萄等果实在贮藏过程中产生抗性,有效抑制腐烂的发生。而目前尚未见MeJA应用于蓝莓果实上的报道,由于各种果实本身生理特性存在巨大差异,MeJA对于蓝莓的贮藏与抗病性的效果也并不清楚。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气调和化学药剂保鲜法贮藏蓝莓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目的是为广大蓝莓果农、蓝莓销售大户等提供一种廉价、高效和安全的蓝莓果实生物保鲜方法。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发明人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蓝莓果实的生物保鲜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贮藏果实的采摘与挑选:

蓝莓果实采摘宜在晴天进行,这时的果实表面较为干燥,微生物污染较少,选择8~9成熟的蓝莓果实,采摘后挑选大小均匀、无腐烂、无病虫害和机械伤的果实;

(2)贮藏果实的预冷处理:

在温度2~5℃条件下,冷库自然预冷处理12~24h;

(3)茉莉酸甲酯熏蒸处理:

将经预冷处理后的蓝莓果实置入带盖容器内,加入茉莉酸甲酯溶液,使其自然挥发,在2~5℃条件下进行密闭熏蒸处理6~8h,使容器内茉莉酸甲酯的熏蒸浓度达到10~20μmol/L,容器装果量与容器体积比小于1:2;

(4)包装和贮藏:

熏蒸处理结束后盖紧容器盖子,置于冷库内贮藏,直至贮藏期结束。

作为优选方案,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蓝莓果实的生物保鲜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骤(2)预冷处理为在冷库内至蓝莓果实中心温度达到3~5℃。通过预冷果实快速降低到贮藏温度,有利于降低果实的呼吸强度,延缓果实衰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955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