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ED外延片、其制作方法及包括其的LED芯片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388491.7 | 申请日: | 2013-08-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11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 发明(设计)人: | 张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湘能华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33/04 | 分类号: | H01L33/04;H01L3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张永明 |
| 地址: | 423038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led 外延 制作方法 包括 芯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照明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LED外延片、其制作方法及包括其的LED芯片。
背景技术
GaN基材料(包括GaN、AlGaN、InGaN、MgGaN、SiGaN)属于直接带隙半导体,并且其带隙从1.8-6.2V连续可调,是生产高亮度蓝光、绿光和白光LED的最常用材料,广泛应用于背光源、大尺寸屏幕显示、标示标牌指示、信号灯及照明等领域。
GaN基LED芯片的制作方法通常为:采用MOCVD(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在蓝宝石衬底上外延生长一层GaN缓冲层;然后再生长非掺杂的GaN,目的是提高后续外延晶体的质量,在此基础上再依次生长掺杂Si的N型GaN、掺杂In的GaN量子阱和掺杂Mg或Al的P型GaN形成LED外延片;在LED外延片上生长ITO层;通过光刻及沉积工艺在ITO层上形成P电极,以及在N型GaN上形成N电极,从而形成LED芯片,如图1所示。
图1是现有的GaN基LED芯片的结构示意图,该芯片包括:GaN缓冲层102,设置在蓝宝石衬底101上;U型GaN层103,设置在GaN缓冲层102上;N型GaN层104,设置在所述U型GaN层103,N型GaN层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表面1041、第二表面1042,并且第一表面1041的高度高于第二表面1042;量子阱层105,设置在所述N型GaN层的第一表面1041上,所述量子阱层具有InxGa(1-x)N(x=0.20~0.21)/GaN层的周期性结构,其中InxGa(1-x)N(x=0.20~0.22)层的厚度为2.7~3.5纳米,GaN层的厚度为11~12纳米,量子阱层105总的厚度为165~233纳米;P型GaN层106,设置在所述量子阱层上105,其中P型GaN层106包括厚度为40~50纳米的掺杂Al和Mg的Al-Mg-GaN层1061和和厚度为150-200纳米的掺杂Mg的Mg-GaN层1062;ITO层107,设置在P型GaN层106上;P电极108,设置在ITO层107上;N电极109,设置在N型GaN层的第二表面1042上;保护层110,设置在ITO层107的表面、N型GaN层的第二表面以及两者之间的侧壁上。
目前,大尺寸、大功率LED器件取代小功率LED器件是半导体照明工程的必然趋势,但是随着芯片尺寸的加大,现有LED芯片的P型GaN层和N型GaN层中的电子运输过程中会出现“电流拥挤”的现象,使得整个外延层电流分布不均匀,流经量子阱的电流比较局域,造成的后果是芯片的驱动电压较高,亮度偏低。另一方面,P型GaN层的电阻值比较高(一般为8~10Ω),因此P型GaN层必须采用ITO作为连接层,以降低P型GaN层和P电极的欧姆接触电阻;但是ITO必须达到200~300纳米的厚度才能显著降低P型GaN层和P电极之间的欧姆接触电阻,而过厚的ITO会对光子产生一定程度的吸收,从而降低了LED的外部量子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LED外延片、其制作方法及包括其的LED芯片,以解决现有大功率LED器件存在的驱动电压较高、亮度偏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LED外延片。该外延片包括:由衬底表面向外依次设置的GaN缓冲层、第一U型GaN层、第一N型GaN层、量子阱层以及第一P型GaN层;还包括设置在第一P型GaN层上的隧道结层。
进一步地,上述隧道结层包括:第二P型GaN层,设置在第一P型GaN层上,优选地,在第二P型GaN层中Mg的掺杂浓度为1E+20~2E+20atom/cm3;绝缘层,设置在第二P型GaN层上;第二N型GaN层,设置在绝缘层上,优选地,在第二N型GaN层中Si的掺杂浓度为1E+19~1.2E+19atom/cm3。
进一步地,上述绝缘层包括:第二U型GaN层,设置在第二P型GaN层上;掺杂In的GaN层,设置在第二U型GaN层上,优选地,掺杂In的GaN层掺杂In后形成的化学式为InxGa(1-x)N,其中x为0.1~0.15;第三U型GaN层,设置在掺杂In的GaN层上。
进一步地,在上述隧道结层中,第二P型GaN层的厚度为20~30纳米;第二U型GaN层的厚度为2~3纳米;掺杂In的GaN层的厚度为8~10纳米;第三U型GaN层的厚度为2~3纳米;第二N型GaN层的厚度为30~40纳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湘能华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湘能华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884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