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银杏叶药材实时放行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72406.8 | 申请日: | 2013-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92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金叶;刘雪松;陈勇;杜文俊;耿姝;吴永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35 | 分类号: | G01N21/35;G01N30/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张法高;赵杭丽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银杏叶 药材 实时 放行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过程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银杏叶药材实时放行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银杏叶为银杏科植物银杏(Gonkgobiloba L.)的干燥绿叶,有效成分主要是黄酮醇苷类化合物和萜类内酯类化合物,具有很高的保健和药用价值,深受国内外学者和企业家的重视。我国药典中记载银杏叶有敛肺、平喘、活血化瘀、止痛功能,用于肺虚咳喘、冠心病、心绞痛、高血脂等均具有良好的药效。目前,银杏叶是我国中药制剂生产中常用的原料药材之一,但其来源广泛,品种繁多,同一品种药材因其生长条件、采收季节、加工方式及贮藏条件的不同而在质量上存在差异。这些质量参差不齐的银杏叶原药材如果直接进入到制剂的提取、浓缩等后续生产过程,将影响中药制剂成品的质量。
2004年,美国FDA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发布了过程分析技术(PAT)的工业指南——《PAT——创新药物的研发,生产和质量保证的框架》。在该指南中首次提出了“实时放行(RTR,Real-Time Release)”的概念,即根据工艺数据,评估和保证中间品和/或成品达到可接受质量的能力。在2009年,ICH Q8中“RTR”被修订为“RTRT”,即实时放行检测(RTRT,Real-Time Release Testing)。其定义与FDA关于“RTR”的表述一致,即将被测量物料属性和工艺控制等的数据进行有效结合,据此评估和保证中间产品或最终成品质量的能力。故针对银杏叶原药材的质量特点,引入实时放行检测,将符合实时放行标准的银杏叶药材放行进入下一个生产工艺环节,从而提高银杏叶制剂成品的质量。目前,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及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等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过程分析技术,均可作为实时放行检测方法。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具有样品处理简单、无损耗、分析快速、无需试剂消耗等特点,已经陆续用于药效成分的含量测定、制药过程的在线检测和监控、天然药物鉴别、中药材的产地鉴别等。将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于银杏叶药材的实时放行检测,对银杏叶药材质量在入库和投料前进行快速检测,符合实时放行标准的银杏叶药材方能进入后续提取、浓缩等生产工艺环节,从银杏叶制剂生产的源头上控制其质量,从而保证最终产品质量的安全性、稳定性、均一性和有效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银杏叶药材实时放行检测方法,可作为实时放行检测的最小二乘法方法,应用该方法能方便快速地从定量(水分含量、浸出物含量及黄酮醇苷含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对银杏叶药材质量进行实时放行检测,同时符合定量、定性实时放行标准的银杏叶药材方可放行进入后续生产工艺环节,从而保证中药制剂成品质量的均一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1)采集银杏叶药材:采集不同产地的银杏叶药材样本,药材经粉碎后,过80目筛,得到粒度较均匀的银杏叶药材粉末。
(2)测定银杏叶药材质控指标:选取水分含量、浸出物含量、黄酮醇苷(黄酮醇苷含量以槲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的含量折算)含量作为银杏叶药材的关键质控指标;水分含量采用烘干称重法测定,浸出物含量采用热浸法测定,水分含量和浸出物含量测定方法参照2010版《中国药典》中对银杏叶的相关测定方法;黄酮醇苷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黄酮醇苷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取银杏叶药材粉末约1 g,精密称定,精密加25 mL的70%乙醇,超声提取1 h,放冷,用70%(v/v)的乙醇补足失重,精密加6 mL的25%(v/v)盐酸,回流酸解1 h,温度为90 ℃,放冷,用70%的乙醇补足失重。酸解液置1.5 mL的离心管中离心10 min,转速为13000 r/min,取上清液,既得。液相色谱条件:色谱柱:Agilent SB-C18分析柱(4.6×2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0.4%磷酸溶液(50:50,v/v);检测波长360 nm,流速为1 mL/min,进样量为10 μL。理论塔板数按槲皮素算应不低于2500;
总黄酮醇苷含量=(槲皮素含量+山奈酚含量+异鼠李素含量)×2.51 。
(3)采集银杏叶药材近红外光谱数据
精密称取银杏叶药材粉末2 g,置于称量瓶中,保持粉末表面平整,采用漫反射法采集近红外光谱,以空气为参比,扫描次数为32,分辨率为8 cm-1,扫描光谱范围为4000-10000 cm-1。
(4)建立银杏叶药材各质控指标的近红外定量模型和实时放行的定量标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724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自动推荐的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安卓数据库访问的方法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