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银杏叶药材实时放行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72406.8 | 申请日: | 2013-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92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金叶;刘雪松;陈勇;杜文俊;耿姝;吴永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35 | 分类号: | G01N21/35;G01N30/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张法高;赵杭丽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银杏叶 药材 实时 放行 检测 方法 | ||
1.一种银杏叶药材实时放行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1)采集银杏叶药材:采集不同产地的银杏叶药材样本,经粉碎后,过80目筛,得到粒度较均匀的银杏叶药材粉末;
(2)测定银杏叶药材质控指标:选取水分含量、浸出物含量、黄酮醇苷含量作为银杏叶药材的关键质控指标;水分含量采用烘干称重法测定,浸出物含量采用热浸法测定,均参照2010版《中国药典》中对银杏叶的相关测定方法;黄酮醇苷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液相色谱条件:色谱柱:Agilent SB-C18分析柱,4.6×2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0.4%磷酸溶液 50:50;检测波长360 nm,流速为1 mL/min,进样量为10 μL;
(3)采集银杏叶药材近红外光谱数据:称取银杏叶药材粉末,置于称量瓶中,保持粉末表面平整,采用漫反射法采集近红外光谱,以空气为参比,扫描次数为32,分辨率为8 cm-1,扫描光谱范围为4000-10000 cm-1;
(4)建立银杏叶药材各质控指标的近红外定量模型和实时放行的定量标准:应用化学计量学软件将所得的近红外光谱信息与参比方法所测得的标准值进行关联,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近红外光谱与质控指标之间的定量校准模型;
(5)建立银杏叶药材质量的近红外定性模型和实时放行的定性标准:采用MSC和Savitzky- Golay平滑预处理银杏叶药材的近红外光谱数据,选择4500-5950 cm-1为建模波段,主成分数为10,通过马氏距离计算未知样品到标准样品光谱中心的距离(MDh)和到不合格样品光谱中心的距离(MDn),马氏距离值越小且越接近零时表示未知样品与该类样品的匹配程度越接近,当样品的MDh<MDn且MDh<2时,判断银杏叶药材质量合格,放行进入原药材投料及提取等后续生产工艺环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银杏叶药材实时放行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黄酮醇苷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称定银杏叶药材粉末,加25 mL的70%乙醇,超声提取1 h,放冷,用70%的乙醇补足失重,精密加6 mL的25%盐酸,回流酸解1 h,温度为90 ℃,放冷,用70%的乙醇补足失重,酸解液置1.5 mL的离心管中离心10 min,转速为13000 r/min,取上清液,既得;液相色谱条件:色谱柱:Agilent SB-C18分析柱,4.6×2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0.4%磷酸溶液为50:50;检测波长360 nm,流速为1 mL/min,进样量为10 μL,理论塔板数按槲皮素算应不低于2500,黄酮醇苷以槲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的含量折算,总黄酮醇苷含量=(槲皮素含量+山奈酚含量+异鼠李素含量)×2.51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银杏叶药材实时放行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建水分含量的模型采用一阶导数和MSC预处理,建模波段为4246.9-7501.9 cm-1;浸出物含量模型采用一阶导数、MSC和Norris平滑预处理,建模波段为5150.0-7501.9 cm-1;黄酮醇苷含量模型采用一阶导数、MSC和Norris平滑预处理,建模波段为4246.6-9403.4 cm-1;
当未知银杏叶药材中水分含量≤12%,浸出物含量≥25%,黄酮醇苷含量≥0.4%时,判断银杏叶药材的质控指标含量符合质量要求,放行进入原药材质量近红外定性判别环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银杏叶药材实时放行检测方法在银杏叶药材检测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7240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自动推荐的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安卓数据库访问的方法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