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花生米抗黄曲霉污染的贮藏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56898.1 | 申请日: | 2013-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614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冯健雄;刘光宪;祝水兰;周巾英;付晓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23B9/08 | 分类号: | A23B9/08;A23B9/20 |
代理公司: | 南昌洪达专利事务所 36111 | 代理人: | 刘凌峰 |
地址: | 330200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花生米 黄曲霉 污染 贮藏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花生米抗黄曲霉污染的贮藏方法。
背景技术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由黄曲霉和寄生黄曲产生的毒性次生代谢产物的总称,常存在于发霉的粮油制品中。1993年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它的毒性比氰化钾大10倍,比砒霜大68倍。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为多见。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强。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至少有2%的农产品因黄曲霉毒素污染而报废,世界上已有大约100个国家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作了严格限量要求。我国花生及其制品受黄曲霉污染比较严重,污染产品的食用已成为一些地区肝癌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并引发多起因黄曲霉毒素超标而导致的国际贸易纠纷。因此,采用有效措施防止花生米及其制品黄曲霉毒素污染,将对保证食品安全和减少经济损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花生米抗黄曲霉污染的贮藏方法,它具有安全环保、杀灭、抑制黄曲霉效果好和工艺操作简单的优点。
本发明是这样来实现的,花生抗黄曲霉污染的贮藏方法,以花生米为原料,经挑选去除泥沙、残次粒,干燥,装袋、抽真空、充气、包装等工序,常温贮藏。它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原料挑选:将花生米中的泥沙、残次品去除;
(2)干燥:将花生米置于鼓风干燥箱中于30-35℃条件下干燥至水分含量为10%以内;
(3)装袋:采用厚度为100-200um,长20-30cm,宽10-20cm的PA/PE5-7层共挤膜装入干燥后的花生米;
(4)抽真空:将包装好的袋置于输出压力为0.3-0.5Mpa,输出压力为0.08-0.3 Mpa,输出温度35-40℃,呼吸式气体包装机上抽真空,抽真空时间为5-10s;
(5)充气:充入二氧化碳气体,气体流量为0.1-0.3 Nm3/h,充气时间为1-5s;
(6)包装:启动包装按钮,包装机迅速将袋子密闭包装;
(7)贮藏:在室温下贮藏;
(8)观察、检测:经过半年以上贮藏,观察、检测产品中黄曲霉含量。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采用本发明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能有效杀灭、抑制黄曲霉生长,对黄曲霉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2)发明技术属于纯物理技术,安全、绿色,能有效保障原料的食用安全性;(3)专利技术操作简单、易于产业化实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是这样来实现的,其工艺步骤为:
(1)原料挑选:将花生米中的泥沙、残次品去除;
(2)干燥:采用鼓风干燥箱30℃,干燥至水分含量为10%以内;
(3)装袋:采用厚度为100um,长20cm,宽10cm的PA/PE5-7层共挤膜装入挑选好的花生米;
(4)抽真空:将包装好的袋置于输出压力为0.3Mpa,输出压力为0.08 Mpa,输出温度35℃,呼吸式气体包装机上抽真空,抽真空时间为5s;
(5)充气:充入二氧化碳气体,气体流量为0.1Nm3/h,充气时间为1s,
(6)包装:启动包装按钮,包装机迅速将袋子密闭包装;
(7)贮藏:在室温条件下贮藏;
(8)观察、检测:经过半年以上贮藏,观察、检测产品中黄曲霉含量。
实施例2
本发明是这样来实现的,其工艺步骤为:
(1)原料挑选:将花生米中的泥沙、残次品去除;
(2)干燥:采用鼓风干燥箱33℃,干燥至水分含量为10%以内;
(3)装袋:采用厚度为180um,长25cm,宽15cm的PA/PE5-7层共挤膜装入挑选好的花生米;
(4)抽真空:将包装好的袋置于输出压力为0.4Mpa,输出压力为0.2 Mpa,输出温度37℃,呼吸式气体包装机上抽真空,抽真空时间为8s;
(5)充气:充入二氧化碳气体,气体流量为0.2Nm3/h,充气时间为3s;
(6)包装:启动包装按钮,包装机迅速将袋子密闭包装;
(7)贮藏:在室温条件下贮藏;
(8)观察、检测:经过半年以上贮藏,观察、检测产品中黄曲霉含量。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江西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568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