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橙皮苷的合成工艺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355416.0 申请日: 2013-08-15
公开(公告)号: CN103408620A 公开(公告)日: 2013-11-27
发明(设计)人: 陈春玉;李毅;黄超明;卢乔森;肖英;谢辉辉;刘杨;王玲;丁亮;李博 申请(专利权)人: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7H17/07 分类号: C07H17/07;C07H1/00
代理公司: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代理人: 吴彦峰
地址: 610225 四***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橙皮 合成 工艺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化学合成领域,具体为一种新橙皮苷的合成工艺。

 

背景技术    

新橙皮苷是一种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少量存在于一些芸香科植物(酸橙、甜橙、枳壳、枳实及毛两面针等)和茜草科植物(毛钩藤等)中,为一个橙皮素单元与一个新橙皮糖单元形成的糖苷,即橙皮素-7-O-新橙皮糖苷,其结构式如下:

新橙皮苷在医药领域最主要的用途是应用在胃肠类药物当中,具有化痰消积、破气除痞等功效。此外,在食品行业新橙皮苷可以直接作为甜味剂使用,在我国也有用在烟草行业抑制烟草的杂气。同时,由新橙皮苷衍生得到的新橙皮苷二氢查尔酮,已被美国、欧洲、日本、中国等30多个国家批准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目前文献报道的柚皮苷化学合成法,可分为一步法和两步法,一步法是用柚皮苷直接与异香兰素反应得到新橙皮苷;两步法首先是把柚皮苷水解生成根皮乙酰苯-4’-新橙皮糖苷,此法是已经公知的黄酮类化合物的水解方法,工艺成熟,在第二步合成新橙皮苷中,一般是由第一步得到的根皮乙酰苯-4’-新橙皮糖苷再与异香兰素反应生成新橙皮苷,而这步羟醛缩合反应的关键是要找到高效的催化体系。

中国专利101863940.A中采用两步法制新橙皮苷,第一步先将柚皮苷在碱液中水解生成根皮乙酰苯-4’-β-新橙皮糖苷,第二步则将根皮乙酰苯-4’-β-新橙皮糖苷与异香兰素在L-脯氨酸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新橙皮苷。此专利中没有提供第二步L-脯氨酸催化的具体细节,实际上本发明人用此专利上所述的方法是不能得到新橙皮苷的。美国专利US3375242采用一步法用柚皮苷直接与异香兰素在碱液中反应,经酸化后得到新橙皮苷,这种合成方法的缺点是反应收率低,异香兰素的使用量太大,而且异香兰素不容易回收,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原料成本也高,不利于工业化生产。此后,Roberrison等人采用两步法,其中第二步合成也是在碱液中反应生成新橙皮苷,反应效率也很低下(详见文献Ind. Eng. Chem., Prod. Res. Develop., Vol. 13, No. 2, 1974)。可见羟醛缩合反应经典的碱性催化剂,对于新橙皮苷合成反应并不合适,这种催化体系很难实现工业化生产。因此,美国专利US3947405采用两步法时,对第二步反应进行了改进,即将根皮乙酰苯-4’-β-新橙皮糖苷与异香兰素在四氢吡咯-乙酸催化体系下反应制得新橙皮苷,但工业化条件要求比较严格:1) 需要氩气保护;2) 需要使用无水醇类溶剂;3)反应时间较长;4) 四氢吡咯用量较大;5)产品纯度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提出在四氢吡咯-乙酸催化体系下,通过改变催化剂的加料方式,可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降低催化剂的用量,缩短反应时间,获得高纯度的新橙皮苷的一种新橙皮苷的合成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橙皮苷的合成工艺,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根皮乙酰苯-4’-β-新橙皮糖苷、异香兰素(CAS:621-59-0)和质量百分含量为98%以上的低碳醇溶剂加入到三口烧瓶中,搅拌溶解,通N2赶掉瓶中空气后,加热升温,加入主催化剂,然后再加入助催化剂,从回流开始计时,再反应2~8h后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过滤,滤饼用少量热低碳醇洗涤至无色,真空干燥得产品新橙皮苷,收率≥85%,纯度≥98%。其中以摩尔比计,根皮乙酰苯-4’-β-新橙皮糖苷:异香兰素: 主催化剂: 助催化剂=1:1:0.2~0.8:0.1~0.5。

低碳醇溶剂的添加量以适当溶解原料为好,以质量比计,优选根皮乙酰苯-4’-β-新橙皮糖苷:低碳醇溶剂=1:2~15。

作为优选,以摩尔比计,所述的根皮乙酰苯-4’-β-新橙皮糖苷:异香兰素:主催化剂:助催化剂=1:1: 0.3~0.7:0.2~0.4;从回流反应计时开始,反应时间为3~5h后停止加热。反应时间太短,反应不完全;反应时间太长,对反应收率和产品纯度无影响,但会增加操作成本。

所述的新橙皮苷的合成中所述的低碳醇为甲醇,乙醇或异丙醇,作为优选,新橙皮苷的合成中所述的低碳醇为乙醇。

新橙皮苷的合成中所述的主催化剂为烷烃类胺、苯胺类衍生物或含氮杂环化合物。所述的烷烃类胺为二甲胺、二乙胺或二异丙胺;所述的苯胺类衍生物为甲基苯胺或二苯胺;所述的含氮杂环化合物为吗啉、哌啶、四氢吡咯或哌嗪。

新橙皮苷的合成中所述的助催化剂为低碳酸、芳香酸、强碱或强碱弱酸盐。所述的低碳酸为甲酸、乙酸或丙酸;芳香酸为苯甲酸或苯磺酸;强碱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或低碳醇钠,强碱弱酸盐为碳酸钠或碳酸钾。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554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