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铝硅酸盐玻璃空心微球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55028.2 | 申请日: | 2013-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59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彭寿;王芸;马立云;崔介东;彭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C3/087 | 分类号: | C03C3/087;C03C3/095;C03B9/00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 34113 | 代理人: | 杨晋弘 |
地址: | 23301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硅酸盐 玻璃 空心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温隔热材料领域,涉及一种轻质混凝土骨料用铝硅酸盐玻璃空心微球的制备装置与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轻质混凝土是由轻质骨料配制而成的表观密度在1.95g/cm3以下的混凝土,也称轻骨料混凝土,具有保温隔热性能好、耐火性能好、自重轻、隔音性能好等诸多特性,作为保温轻质混凝土、结构保温轻质混凝土、结构轻质混凝土而广泛用于冶金、建材、机械、石化、轻工等行业。
轻质混凝土的骨料来源可分为天然轻骨料(如浮石、火山渣及其轻砂)、工业废料轻骨料(如粉煤灰、陶粒、矿渣珠、自燃煤矸石及其轻砂)、人造轻骨料(如粘土陶粒、页岩陶粒、沸石岩轻骨料、膨胀珍珠岩等)。市场上轻质骨料主要以珍珠岩、蛭石、陶粒等为主,而传统的轻质骨料吸水率较大而影响了其导热系数,限制了其使用范围。
空心玻璃微球作为轻质混凝土的骨料,可以克服传统的膨胀珍珠岩吸水率大、浆料收缩率大、后期强度低和开裂等问题,同时也可以弥补常规的聚苯颗粒易燃、防火性能较差和高温条件下会产生有害气体等缺点,是一种理想的优质新型轻质骨料,具有广阔的应用领域和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简单实用的制备铝硅酸盐玻璃空心微球方法及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A、一种制备铝硅酸盐玻璃空心微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温度为1400~1500℃、黏度为102.5~103.3Pa.s的铝硅酸盐玻璃液流出高炉时,向熔融的铝硅酸盐玻璃液内吹制压力为0.1MPa~1MPa的压缩空气,将铝硅酸盐玻璃液吹向玻璃空心微球收集器,形成中空的玻璃微球。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有以下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
向高温炉中通入还原性或非氧化性气体,使得熔融玻璃液处于还原性气氛或非氧化气氛中,还原性或非氧化性气体为氢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且氢气与氮气的流量比为1:80~1:150;
所述的熔融的铝硅酸盐玻璃液,其成份组成为:SiO2 59~65wt.%,Al2O3 12~16wt.%,MgO 3.4~4.5wt.%,CaO 0.5~1.5wt.%,Li2O 6~8.5wt.%,Na2O 7~8.5wt.%。
B、一种制备铝硅酸盐玻璃空心微球的装置,包括高温炉1,其特征在于,高温炉1内两侧分别安置硅钼棒2、中间位置设置刚玉坩埚3,高温炉1顶部设有加料器4通往刚玉坩埚3,刚玉坩埚3底部设有刚玉导液管5并通向下方设置的玻璃散料收集器8,刚玉导液管5中部一侧设有吹气管6a及其相连的空气压缩机6,刚玉导液管5与吹气管6a对应的一侧设有微球导管7a,微球导管7a与微球收集器7相连,高温炉1设有还原性气体管道11并通向刚玉坩埚3。除了空气压缩机6,其它部件均为刚玉材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有以下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
刚玉导液管5与微球导管7a之间的夹角a大小为120°~150°;
加料器4及刚玉坩埚3的底部分别设有控制原料投放与玻璃液流出的阀门,材质为刚玉或碳化硅。
本发明充分利用了玻璃液的表面张力使其收缩并成为球形的原理,通过特定的铝硅酸盐玻璃原料组成,如原料中Li2O的含量较高,就是利用了Li2O对玻璃的助熔性的同时,还可以增加玻璃液的表面张力的功效;而通入还原性或非氧化性气体的作用也是为了使玻璃液的表面张力增加到一个理想的汇聚成球形的范围,同时通过控制导液管5与收集器7导管之间的夹角为特定的值,使得在出料口的玻璃液处于有利于收缩成球形的温度条件与黏度条件,进而在空气吹制时,由表面张力与玻璃液自身重力与空气吹力的综合作用下,使玻璃液汇聚成中空的球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成球方法及装置较为简单、成本低、成球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制备铝硅酸盐玻璃空心微球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采用本发明提出的装置与方法制备的铝硅酸盐玻璃空心微球的放大图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加以阐述。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550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检验科用杀菌药物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纠正存储阵列中的擦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