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52561.3 | 申请日: | 2013-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65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张晋滔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高源淀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19/14 | 分类号: | C12P19/14;C12P19/04;C08B3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0108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辛烯 琥珀酸 淀粉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又称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烯基丁二酸酯化淀粉,该产品最初由美国Caldwell和Wurzburg研制成功。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是一大类变性淀粉,但被允许使用于食品业的仅有一种,即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商品名为纯胶,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是一种安全性高的乳化增稠剂。它不同于任何一种传统的食用变性淀粉,特别在水包油的乳浊液中有重要作用,具有的特殊功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食品中,如:乳化香精、微胶囊粉末制品、软饮料、调味色拉油、酸乳和乳酪、罐头食品、糖果,且其用量可根据需求添加,无需控制。此外在纺织、造纸以及药品、乳胶涂料中也有使用。
目前,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三种:亦即湿法、有机相法和干法。
其中,湿法是目前生产食品用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主要方法,湿法生产的优点是反应均匀,缺点是酸酐不溶于水,反应是两相反应,要采用乳化方法以增加反应速度,同时酸酐的水解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有机相法生产优点在于反应效率高、产品取代度高、缺点是生产成本高、对环境污染大,用这种方法得到的产品,不适合用于食品或化妆品中;
干法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反应效率高、对环境污染小,需解决的难题是需设法使反应物料均匀混合,以避免局部反应剧烈,这也是干法生产变性淀粉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制备方法,其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制备方法,反应周期短,制得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取代度高、粘度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淀粉配置的淀粉乳液与辛烯基琥珀酸酐、表面活性剂、催化剂、氢氧化钠溶液在超声反应釜中超声混匀进行酯化反应;
S2:酯化反应结束后对反应产物进行中和、过滤、洗涤后得到粗产物;向粗产物加入α-淀粉酶进行酶解反应后即可制得成品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
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蔗糖脂肪酸酯、山梨糖醇脂肪酸酯和烷基多聚糖苷按照质量比0.1~0.2∶0.5~0.6∶1混合配制构成,表面活性剂的添加量为淀粉质量的0.02~0.05%;
所述的催化剂为碱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的添加量为淀粉质量的0.01~0.015%。
进一步的方案为:
所述的淀粉乳液中淀粉的质量分数为38~40%,淀粉乳液中的溶剂为乙醇与水按照体积比3∶1配制而成,辛烯基琥珀酸酐的添加量为淀粉质量的5~10%。
超声混匀进行酯化反应的超声功率为180~200W,时间为1.5~2.5h。
超声混匀进行酯化反应时混合体系的PH为7.5~8。
酶解反应中α-淀粉酶在粗产物中含量为400~450U/g,时间为2~2.5h,温度为80~85℃,PH为6.5~7.0。
本发明中通过酯化反应过程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催化剂,表面活性剂可以提高淀粉的乳化效果,使得在超声混合过程中能够与辛烯基琥珀酸酐快速的进行反应。而添加的催化剂,进一步催化反应,避免酸酐反应所带来的整个混合液PH的变化,为整个反应提供稳定的环境,进一步提高反应速率,使得制得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取代度大于0.019,减短整个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生产周期,提高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生产的经济效益。同时,在后续阶段通过α-淀粉酶的酶解作用,减小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粘度,制得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配置成6%的溶液、其粘度小于150mPa.s。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其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权利要求书请求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高源淀粉有限公司,未经广西高源淀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525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