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苏麻油的生产及其配制平衡调和油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50680.5 | 申请日: | 2013-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68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危克周;朱秋劲;何腊平;文晓鹏;周文美;陈典;蒋雁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11B1/06 | 分类号: | C11B1/06;A23D9/04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52106 | 代理人: | 刘安宁 |
地址: | 550025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麻油 生产 及其 配制 平衡 调和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油,进一步来说,涉及苏麻油,还涉及调和油。
背景技术
苏麻(Perilla frutescens),是唇形科紫苏属下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苏麻既是食品又是药品,苏麻籽含油量及亚麻酸含量都比较高。
贵州大学的初步研究表明:贵州苏麻的组织细胞的基因图谱与其他药用紫苏组织细胞基因图谱的相似系数具有较大的差异。研究发现,贵州产苏麻籽实的油脂含量为30%左右,特别是其中α-亚麻酸含量高达60%左右,是补充人体必需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调节脂肪酸营养平衡,理想的植物性ω-3脂肪酸营养源。根据我国以及世界食品营养学的研究和调查发现,人体从食物中摄入ω-3脂肪酸的量明显不足,而且摄入的ω-6脂肪酸远远多于ω-3脂肪酸(约为10∶1~25∶1),由于ω-6脂肪酸能够干扰ω-3脂肪酸在体内的代谢,使ω-3脂肪酸不足的危害性增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需要富含ω-3脂肪酸的苏麻油或其调和油。相关的中国专利申请件仅有200910104798.3号《一种苏麻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且未用苏麻油配制平衡调和油。其它文献报道也不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苏麻油的生产方法,使贵州富含ω-3脂肪酸的苏麻油能够进入市场,使人们通过营养保健促进健康。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富含ω-3脂肪酸的苏麻油配制平衡调和油的方法,以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
发明人提供的苏麻油的生产方法包括:
第一步,选用贵州产苏麻籽实为原料进行热炒
将贵州产苏麻籽实置于炒锅内进行热炒,控制温度在80~100℃、时间20~50分钟,直至苏麻发出香气;
第二步,冷榨
采用1~2级压榨的设备压榨2~3次,压榨次数根据出油的情况与油饼的用途调整,收集压出的苏麻油;
第三步,及时加入抗氧化剂
在收集到苏麻油之后,立即加入抗氧化剂,加入抗氧化剂的质量为苏麻油质量的0.01%~0.2%;所述抗氧化剂是从苏麻秸秆或油饼中提取的迷迭香酸、从茶叶中提取的茶多酚、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中的一种或几种;
第四步,冷藏沉淀
将添加了抗氧化剂的苏麻油置于0℃~4℃的冷藏环境中进行自然沉淀7天;
第五步,分离沉淀物
将冷藏沉淀7天的苏麻油分离出沉淀物,即可获得色泽鲜亮、清香可口的压榨苏麻成品油;
第六步 包装与储运
经过检验合格的苏麻成品油采用玻璃瓶包装,得到苏麻油产品;该产品在环境温度10℃以下储存,除冬季外运输采用冷链物流。
发明人指出:苏麻籽实本身含有迷迪香酸这种天然高效的抗氧化剂,在没有实施压榨加工前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选择热炒,冷榨工艺既能提高出油率,使苏麻油产生诱人的清香,也不会出现压榨苏麻油过氧化值超标或采用有机溶剂提取工艺带来的污染问题;而冷榨压榨出的油温不高,避免由于热榨产生的油温过高、易氧化,色泽变暗,影响感观的弊端。
发明人又指出:由于苏麻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以上,容易发生氧化变质,为了保证它的品质与营养功能,应该选择天然和无毒高效的抗氧化剂,尽早按规定的添加量加入到压榨出来的苏麻油中。
上述方法的第六步中,所述检验合格的苏麻成品油中α-亚麻酸含量为60%,过氧化值小于2.0,须低于GB/T8235-2008标准的小于7.5。
发明人提供的富含ω-3脂肪酸的苏麻油与玉米油或大豆油配制平衡调和油的方法,是以苏麻油与玉米油或大豆油为原料油,包括:
(1) 检测配制原料油的脂肪酸含量
经过检测,作为原料油的苏麻油的ω-6脂肪酸为12%,ω-3脂肪酸为60%;玉米油的脂肪酸组成为:ω-6脂肪酸45%,ω-3脂肪酸1%;大豆油的脂肪酸组成为:ω-6脂肪酸50%,ω-3脂肪酸8%;
(2) 按照平衡调和油的脂肪酸组成要求确定配方
选择一个ω-3不饱和脂肪酸与ω-6不饱和脂肪酸的配比,确定二者之和含量大于45%,从而确定原料油的用量,得到配方;
(3) 称取原料油,混合均匀
按配方准确称取苏麻油与玉米油或大豆油,混合,搅拌均匀,得到平衡调和油;
(4) 检验
对平衡调和油的质量进行检验,合格者即为成品油,包装出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506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