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能量回收功能的车用储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46861.0 | 申请日: | 2013-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79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任小云;金玉明;罗海鹏;李莉;刘强;杨安志;冯擎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B13/10 | 分类号: | F03B13/10;B60K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汇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1 | 代理人: | 范晓斌;郭海彬 |
地址: | 317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能量 回收 功能 车用储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能量回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能量回收功能的车用储液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伴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车辆消耗的能源也与日俱增。并且,由于汽车的动力转换效率低,使得消耗的能源得不到有效利用,造成浪费,同时还使得环境污染日益严峻。所以当前研究的主要方向是提高车辆动力转换效率和能源利用率。车辆在交通拥挤或者是弯道较多的路面行驶时,往往会伴随高频率的加速、减速或制动等操作,此时车辆内部储存的比如燃油或玻璃清洗液等液体会在惯性的作用下产生晃动,从而产生能量。而目前却没有相应地装置或方法能够将此部分能量进行回收利用,又因为此部分能量实质是来自燃油,所以间接地造成能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将车用液体流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进行回收利用的车用储液装置。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储液装置的车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能量回收功能的车用储液装置,包括:
安装在车辆上的第一和第二储液容器,其内部储存有供所述车辆使用的同一种液体工作介质;液体通道,所述液体通道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储液容器之间,用于将所述第一和第二储液容器相互连通,以允许所述液体工作介质经由所述液体通道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储液容器之间流动;发电装置,用于将流经所述液体通道的所述液体工作介质的动能转化成电能。
可选地,所述的车用储液装置还包括用于储存所述电能的储电装置。
可选地,所述发电装置为具有叶轮的发电机;其中,所述叶轮布置成能够在流经所述液体通道的所述液体工作介质的驱动下转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和第二储液容器沿着所述车辆的纵向前后排列。
可选地,所述液体通道沿所述车辆的纵向延伸,其在所述车辆的横向方向上的位置处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储液容器的中部。
可选地,所述的车用储液装置还包括多个所述液体通道,所述多个液体通道沿竖向间隔开排列,并且所述多个液体通道的各自的横截面积从上至下逐渐变小。
可选地,所述液体通道呈水平布置。
可选地,所述的车用储液装置还包括下端通道,其连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储液容器的下端部之间,且将所述第一和第二储液容器相互连通,用于确保所述第一和第二储液容器中的所述液体工作介质被同时耗尽。
可选地,所述下端通道从所述第一和第二储液容器的侧部开始伸出。
可选地,所述第一和第二储液容器具有基本相同的形状,并且相对于所述车辆布置在基本相同的高度处。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具有上述的车用储液装置,所述车用储液装置总体上成形为适合于在原位替代所述车辆中用于储存所述液体工作介质的原有储液容器。
可选地,所述原有储液容器为油箱或玻璃洗涤液容器。
本发明至少存在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车用储液装置能够将车用液体在惯性作用下晃动时产生的能量进行回收,并最终运用到车辆上,从而提高车辆的动力转换效率,节约能源,降低排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车用储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具有多个液体通道的实施例中车用储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具有下端通道的实施例中车用储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车辆制动时储液容器内的液体状态以及发动机叶轮旋转方向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车辆加速时储液容器内的液体状态以及发动机叶轮旋转方向示意图;
其中:
1-发电机,101-电机轴,102-叶轮,201-第一储液容器,202-第二储液容器,3-液体通道,4-下端通道,a-第一储液容器内液体的液面高度,b-第二储液容器内液体的液面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能量回收功能的车用储液装置,可用于回收车用液体工作介质在惯性作用下流动时产生的能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68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粘接着剂
- 下一篇:纳米管分散剂及由其得到的不含分散剂的纳米管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