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燃料发动机的增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46735.5 | 申请日: | 2013-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435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长谷川浩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HKS |
主分类号: | F02D19/06 | 分类号: | F02D19/06;F02D2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 发动机 增压 装置 | ||
1.一种双燃料发动机的增压装置,所述双燃料发动机使用气体燃料和液体燃料作为燃料,具有由发动机或电动机的输出轴驱动配置在发动机的进气通路的压缩机、对发动机的燃烧室增压供给大量的吸入空气的增压器,所述双燃料发动机的增压装置的特征在于:
当使用气体燃料时利用增压器的压缩机进行增压,当使用液体燃料时不利用增压器的压缩机进行增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燃料发动机的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发动机或电动机的输出轴和增压器的压缩机之间设置电磁离合器,
当使用气体燃料时使电磁离合器连接,当使用液体燃料时使电磁离合器切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燃料发动机的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旁通所述增压器的压缩机的进气旁通通路和开闭该进气旁通通路的进气旁通阀,
当使用气体燃料时关闭进气旁通阀,当使用液体燃料时打开进气旁通阀。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燃料发动机的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发动机的排气通路设置有排气净化催化剂。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燃料发动机的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气体燃料用ECU和液体燃料用ECU进行所述发动机的控制,
在发动机设置检测发动机的冷却水的温度的水温传感器,将水温传感器的检测信号送至气体燃料用ECU和液体燃料用ECU,
液体燃料用ECU在水温传感器的检测温度为极低温度的极端冷启动时,进行使发动机的使用燃料为液体燃料的液体燃料运转控制,
气体燃料用ECU在水温传感器的检测温度为除极低温度之外时,进行使发动机的使用燃料为气体燃料的气体燃料运转控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燃料发动机的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动机具有气体燃料喷射器和液体燃料喷射器,被填充至气体燃料瓶并被加压了的气体燃料通过燃料管路被送至气体燃料喷射器,从气体燃料喷射器向发动机的燃烧室喷射,
测定该气体燃料瓶的压力的高压气体燃料压力传感器的检测信号被送至气体燃料用ECU和液体燃料用ECU,当高压气体燃料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压力下降至标准值以下时,气体燃料用ECU停止发动机的气体燃料运转控制,液体燃料用ECU开始发动机的液体燃料运转控制。
7.一种双燃料发动机的增压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是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燃料发动机的增压装置的控制方法,
在作为发动机的通常运转时的气体燃料使用时,发动机由气体燃料用ECU运转控制,发动机的输出通过电磁离合器与增压器的压缩机连接,利用压缩机进行增压,将由压缩机增压的大量的吸入空气供给至发动机的燃烧室,
在作为发动机的紧急运转时的液体燃料使用时,发动机由液体燃料用ECU运转控制,发动机的输出对增压器的压缩机的连接被电磁离合器切断,利用压缩机进行的增压被停止,将不被压缩机增压的吸入空气供给至发动机的燃烧室。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燃料发动机的增压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体燃料用ECU在作为发动机的通常运转时的气体燃料使用时,将设置于旁通增压器的压缩机的进气旁通通路的进气旁通阀设定在关闭侧,基于设置于进气通路中的压缩机的下游侧的增压压力传感器的输出值,开闭控制进气旁通阀,由此将压缩机的气体燃料的增压压力控制在气体燃料用的最大极限增压压力的范围内。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燃料发动机的增压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体燃料用ECU使设置于旁通增压器的压缩机的进气旁通通路的进气旁通阀全开,通过空气流量计的吸入空气从进气旁通通路向发动机的燃烧室供给。
10.一种双燃料发动机的增压装置,所述双燃料发动机使用气体燃料和液体燃料作为燃料,具有由配置在发动机的排气通路的涡轮来驱动配置在发动机的进气通路的压缩机、对发动机的燃烧室增压供给大量的吸入空气的涡轮增压器,所述双燃料发动机的增压装置的特征在于:
当使用气体燃料时利用涡轮增压器的压缩机进行增压,当使用液体燃料时不利用涡轮增压器的压缩机进行增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HKS,未经株式会社HKS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673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