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搁浅自脱困的工程船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43328.9 | 申请日: | 2013-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46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覃久兴;谭锐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粤新海洋工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43/02 | 分类号: | B63B4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14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搁浅 脱困 工程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搁浅能自脱困的工程船。
背景技术
工程船舶工作水域复杂,尤其在填海和疏浚工程的水域容易发生搁浅。因搁浅引起倾覆或搁浅后长久得不到救援的海损情况常常发生。
因此,亟待开发一种针对工程船舶搁浅后利用安装的防搁浅自脱困装置的新技术方案,达到防止搁浅后引起船舶倾覆和自救脱离搁浅困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搁浅能自脱困的工程船,能在有可能发生搁浅或搁浅发生时防止船舶因搁浅造成倾覆,并进行自脱困救护,提高工程船舶的安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一种搁浅自脱困的工程船,包括:船体、舵系、主推进装置、艉部锚绞车、可旋转和伸缩的液压桩柱总成、测深仪,艉部锚绞车、舵系和主推进装置安装在船体的艉部,可旋转和伸缩的液压桩柱总成安装在船体的两舷外侧,测深仪安装在船体的中底部。
进一步,所述的可旋转和伸缩的液压桩柱总成由活塞式油缸、桩柱伸缩杆和提供桩柱伸缩杆做旋转运动的液压马达组组成,液压马达组安装在船体的甲板下的舱内,液压马达组的输出端设置万向节连接桩柱伸缩杆,桩柱伸缩杆的外部套有桩柱外套,所述的桩柱外套的顶端设置活塞式油缸。
更进一步,所述的活塞式油缸由活塞杆滑套、活塞杆、活塞组和油缸套组成,油缸套设置在桩柱外套的顶端,活塞杆设置在油缸套内通过万向节连接桩柱伸缩杆的顶端,活塞杆滑套设置在油缸套内且套置在活塞杆上,所述活塞杆的顶端设置活塞组。
作为优选,所述桩柱伸缩杆可作90度旋转。
作为优选,所述的测深仪安装在船体纵向距船艏1/4、横向位于船体中底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可旋转和伸缩的桩柱滑动杆伸到水底将搁浅船体顶高到浮态并保持平衡,防止搁浅船体倾覆,再利用液压马达组旋转桩柱滑动杆,按“杠杆式”操作方法(虾行式)将遇险船体后移到安全状态;亦可以按“移步式”操作方法将遇险船体移动到安全状态。本发明还具有在大风浪中用桩柱滑动杆定位,在不具备进港情况下保障安全的功能;同时具有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可旋转和伸缩的液压桩柱机构构造图。
图4为本发明工程船搁浅后防倾覆的工作示意一。
图5为本发明工程船搁浅后防倾覆的工作示意二。
图6为本发明工程船搁浅后“杠杆式”自脱险工作示意。
图7为本发明工程船搁浅后“移步式”自脱险工作示意一。
图8为本发明工程船搁浅后“移步式”自脱险工作示意二。
其中,1-船体,2-舵系,3-主推进装置,4-艉部锚绞车,5-可旋转和伸缩的液压桩柱总成,6-液压马达组,7-万向节,8-活塞杆滑套,9-活塞杆,10-活塞组,11-油缸套,12-桩柱外套,13-桩柱伸缩杆,14-测深仪,100-水底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在此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如图1、图2所示的搁浅自脱困的工程船,包括:船体1、舵系2、主推进装置3、艉部锚绞车4、可旋转和伸缩的液压桩柱总成5、测深仪14,艉部锚绞车4、舵系2和主推进装置3安装在船体1的艉部,可旋转和伸缩的液压桩柱总成5安装在船体1的两舷外侧,测深仪14安装在船体1的中底部。
进一步,如图3所示,所述的可旋转和伸缩的液压桩柱总成5由活塞式油缸、桩柱伸缩杆13和提供桩柱伸缩杆13做旋转运动的液压马达组6组成,液压马达组6安装在船体1的甲板下的舱内,液压马达组6的输出端设置万向节7连接桩柱伸缩杆13,桩柱伸缩杆13的外部套有桩柱外套12,所述的桩柱外套12的顶端设置活塞式油缸。平时桩柱伸缩杆13固定于船体1两船舷按不同船舶的甲板线型呈接近水平状态。
更进一步,所述的活塞式油缸由活塞杆滑套8、活塞杆9、活塞组10和油缸套11组成,油缸套11设置在桩柱外套12的顶端,活塞杆9设置在油缸套11内通过万向节7连接桩柱伸缩杆13的顶端,活塞杆滑套8设置在油缸套11内且套置在活塞杆9上,所述活塞杆9的顶端设置活塞组10。
作为优选,所述桩柱伸缩杆13可作90度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粤新海洋工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粤新海洋工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33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杂环胺衍生物
- 下一篇:非水性聚氨酯涂料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