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与小麦抗旱性相关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42430.7 | 申请日: | 2013-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80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科;穆培源;张帆;相吉山;蒋雷;王晓龙;刘书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C12N15/11;A01H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7121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麦 抗旱性 相关 分子 标记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与小麦抗旱性相关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特别涉及一种与小麦抗旱性相关的引物、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小麦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和战略性储备粮食品种。随着全球气候的恶性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导致干旱周期的缩短和程度的加重,对小麦生产构成了日趋严重的影响。选育和推广抗旱性的小麦品种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小麦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抗旱基因的挖掘和分子标记开发,对小麦育种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干旱等逆境胁迫会引起植物体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功能的改变,导致呼吸作用增强、光合效率降低、生物膜结构破坏等多方面的危害。为应对干旱胁迫,植物体内会诱导许多基因的特异表达,以维持胁迫条件下体内的代谢平衡,基于对干旱胁迫下植物体内蛋白质组变化的研究有助于寻找抗旱相关的蛋白和基因。Caruso等研究硬粒小麦幼苗在水分胁迫下蛋白质组变化时发现,可鉴定的36个表达量明显变化蛋白点中有15%与活性氧清除功能相关,且均为显著上调;Peng等在对两个抗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进行干旱胁迫蛋白质组学分析时指出,抗旱性品种可表达较多的与抗氧化有关的蛋白。活性氧的积累是导致植物在干旱胁迫下许多细胞组分损伤的直接原因之一,植物体内主要依靠一些抗氧化保护的酶类清除体内多余的活性氧,逆境下通过增加此类酶数量来减少或降低危害程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与小麦抗旱性相关的分子标记、引物对及其应用。
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检测小麦抗旱性的引物对,可为如下引物对A或引物对B:
所述引物对A具体为由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单链DNA和序列2所示的单链DNA组成的引物对;所述引物对B为由序列表中序列3所示的单链DNA和序列4所示的单链DNA组成的引物对。
本发明还提供用于检测小麦抗旱性的引物对组,具体由以上所述引物对A和所述引物对B组成。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引物对(所述引物对A或所述引物对B)中的两条单链DNA在PCR反应体系中的摩尔比为1:1;所述引物对组(序列1、序列2、序列3和序列4)中的四条单链DNA在PCR反应体系中的摩尔比为1:1:1:1。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无论实在所述引物对中,还是在所述引物对组中,组成每个引物对的两条单链DNA在PCR反应体系中的工作浓度均为0.25μmol/L。
含有所述引物对或所述引物对组的试剂盒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所述引物对或所述引物对组的制备方法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所述引物对或所述引物对组的制备方法可包括将所述引物对或所述引物对组中各序列所示单链DNA分别单独包装的步骤。
所述试剂盒的制备方法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所述试剂盒的制备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引物对或所述引物对组中各序列所示单链DNA分别单独包装后,与下述物质中的至少一种包装在同一试剂盒内:PCR反应缓冲液、DNA聚合酶和4种dNTP。
本发明所提供的与小麦抗旱性相关的分子标记,可为如下分子标记A或分子标记B:
所述分子标记A体为序列表中序列5所示的DNA分子;所述分子标记B为序列表中序列6所示的DNA分子。
本发明还提供与小麦抗旱性相关的分子标记组,具体由以上所述分子标记A和所述分子标记B组成。
其中,序列1由18个核苷酸组成;序列2由18个核苷酸组成;序列3由24个核苷酸组成;序列4由22个核苷酸组成;序列5由845个核苷酸组成;序列6由910个核苷酸组成。
所述引物对,或所述引物对组,或所述分子标记,或所述分子标记组在检测小麦抗旱性中的应用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检测小麦抗旱性的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检测小麦抗旱性的方法,可为如下(a)-(c)中任一种:
(a)具体可包括如下(a1)-(a2)步骤:
(a1)以待测小麦的基因组DNA为模板,以由所述引物对A(由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单链DNA和序列2所示的单链DNA组成的引物对)进行PCR扩增,获得PCR产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424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激肽原1受体拮抗剂
- 下一篇:织网或织物的下线杀虫浸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