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假肢臂差动关节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35059.1 | 申请日: | 2013-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363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熊蔡华;贺磊;陈文斌;孙容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2/50 | 分类号: | A61F2/50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李智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假肢 差动 关节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假肢臂差动关节机构。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残疾人士的生活自理能力,研发小巧、轻质的假肢成为当务之急。在假肢臂的研发中,关节机构是其核心内容。如今,研究者急需解决假肢臂关节设计的以下困境:一方面,假肢臂需要具有相当的功率以便操作具有一定质量的物体;而另一方面,假肢臂需要具有较小的体积和较轻的重量以使使用者感觉舒适。目前,传统的假肢臂关节常常采用电机、齿轮减速器和驱动、传动方法和旋转、平移副的关节方法。在这些方法中,每个关节只能实现一个自由度,由一个电机提供功率,而且驱动和传动与关节直接连接,这些因素使得关节的体积大、重量大、不美观,同时也使得假肢臂上多个关节的布局十分困难。现有假肢为了避免上述关节问题,常常采用减少自由度数的方法,然而这样会极大地减小假肢臂的灵巧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一种假肢臂的关节机构,在保证功率和两自由度的情况下简化了结构,解决了现有关节体积、重量过大的问题。
一种假肢臂差动关节机构,包括支架和固定于支架上的第一电机、第一减速机构、第一传动机构、第二电机、第二减速机构、第二传动机构和差动齿轮关节机构,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依次连接第一减速机构、第一传动机构和差动齿轮关节的第一驱动端,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依次连接第二减速机构、第二传动机构和差动齿轮关节的第二驱动端;
所述差动齿轮关节包括第一锥齿轮轴、第二锥齿轮轴和第三锥齿轮轴,第一锥齿轮轴和第二锥齿轮轴均与第三锥齿轮轴啮合,第一和第二锥齿轮轴的轴端分别作为第一和第二驱动端;当两电机同向转动,驱使第一和第二齿轮轴协作带动第三锥齿轮轴旋转,完成关节的前屈或后伸运动;当两电机反向转动,驱使第一和第二齿轮轴协作带动第三锥齿轮轴旋转,完成关节的外展或内收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和第二传动机构采用同步带传动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同步带传动机构包括小带轮、同步带、张紧轮和大带轮,小带轮通过同步带连接大带轮,张紧轮用于调整同步带张力。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和第二减速机构采用谐波减速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谐波减速机构包括谐波减速器、第一圆珠滚子轴承、第二圆珠滚子轴承、法兰和端盖,谐波减速器的输出轴侧壁通过第一圆珠滚子轴承和法兰连接支架,谐波减速器的输出轴端部通过第二圆珠滚子轴承连接端盖,端盖固定于支架。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体现在:
当电机旋转时,输出轴带动谐波减速器旋转,谐波减速器输出轴带动小带轮旋转,小带轮通过同步带将运动传递给大带轮,从而带动差动齿轮关节工作。本发明中的差动齿轮关节是假肢臂的肘关节,为了简化运动的合成,组成差动齿轮的三个齿轮轴设计成具有相同的锥齿轮,可实现两个自由度的运动。当两台电机同向等速旋转时,关节能够完成前屈和后伸动作;当两台电机反向等速旋转时,关节能够完成外展和内收动作。
为了尽量减小驱动系统与关节的体积和重量,本发明采用了差动锥齿轮机构,它能够以很小的体积实现两自由度的假肢关节。同时,差动关节的两个自由度的运动的力矩由两个电机提供,使得在输出力一定的条件下,驱动和传动系统的体积得到极大的减小。
现有的关节大多数采用电机和齿轮减速器组合方式驱动关节机构运动,电机和齿轮减速器一般整体安装在假肢关节处,体积庞大,非常笨重。本发明进行了改进,选用电机、谐波减速器和同步带传动机构的组合方式,电机和谐波减速器放置于远离关节的上臂,同步带传动机构将电机输出的动力传递到关节机构,并且谐波减速器体积小、减速比大,使得假肢臂关节处在外形和运动上更加美观、拟人和小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侧视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张紧轮主视图。
图5为图4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350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输入系统
- 下一篇:弹出窗口处理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