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升降机和四向存取系统构成的立体停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33606.2 | 申请日: | 2013-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432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04 |
发明(设计)人: | 李乃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乃华 |
主分类号: | E04H6/18 | 分类号: | E04H6/18;E04H6/22;E04H6/24 |
代理公司: | 江苏英特东华律师事务所32229 | 代理人: | 邵鋆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东亭镇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升降机 存取 系统 构成 立体 停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体停车库,具体是一种包含停车位、升降系统、四向存取系统和平移装置的立体停车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立体停车系统有多种类别,最常见的有“升降平移系统”,“摩天轮式系统”,“单、双侧存取+升降平移系统”,“圆塔式柱状系统”等。立体停车系统的建造必须考虑到“密度”和“效率”两个方面。
在“密度”方面,现有系统都有一个共性,停车密度在包含必须的车辆通道和系统运行所需通道的情况下,理论极限值仅为66.66%(左右2排多层车位,中间为车道或系统运行通道,3个车位的空间停2辆车,2/3=66.66%),而圆塔式柱状系统的停车密度,当中央升降通道以单辆汽车长度为周长旋转时理论极限值仅55.55%,当中央升降通道为2辆汽车长度的周长旋转时理论极限值大约为77%。
上述这些立体停车系统在实际情况下的停车密度更低,如“升降平移系统”除了最顶层或者最底层,其余每层都必须有一个车位的空位,所以单层车位数越多越接近100%的密度,比如单层10个停车位时,只能使用其中9个车位,停车层本身密度就只有90%,而实际情况很多时候无法满足单层10个停车位甚至更多车位的空间,因为有立柱、通道等障碍物,所以“升降平移系统”的停车密度在理论极限值的66.66%上依然需要乘以本身停车层能够使用的车位的百分比。
同理,“摩天轮式系统”因为最顶层和最底层只能为1个车位,所以层数越多,停车位本身的密度越接近100%,比如系统为6层,则理论12个车位的空间,只能使用10个车位,其停车密度在理论极限值的66.66%上依然需要乘以本身停车层能够使用的车位的百分比。
而“单、双侧存取+升降平移系统”在单侧为多层车位时,停车密度极限值为50%;双侧为多层停车位时,停车密度极限为66.66%,它可以将一侧或双侧的多层停车位所有位置停满车辆,但依然无法突破66.66%的密度极限。
在“效率”方面现有系统也都有一个共性,即很难甚至无法在很短时间内比如30秒内,同时让1辆以上的汽车进入或驶出系统,亦无法在短时间内同时完成存取车动作。作为一定规模的立体停车库,多车存入,多车取出,多车存同时多车取,都经常性出现在上下班等高峰期。并且车辆存取动作需要的时间并不仅限于停车系统对车辆的升降移动存取动作的耗时,亦需要包含驾车人员将车辆驶入或驶出停车系统,熄火或发动,整理个人物品,从车辆上取出物品或将物品存入车辆,上下车,开关门,驾车人走出或走入停车系统运动范围的耗时。所以总的耗时可分为2部分,在此定义为“系统耗时”和“人员耗时”,而“人员耗时”往往多于“系统耗时”,并且“人员耗时”一样会叠加在排队存车或取车的全部人员各自等待的时间上。
例如“升降平移系统”,其底层(底层为车辆进出层时)或顶层(顶层为车辆进出层时)的车位,可同时存取车辆,但一定规模的情况下,系统具有多层停车位,一般为3~6层,这时其它停车层的车位存取车时,整个系统为了运作和人员的安全,无法实现其它车位存取车的动作,必须等到第一位存取车辆的人完成“系统耗时”和“人员耗时”所有动作后,第二位存取车辆的人才能进行存取动作。
同理,“摩天轮式系统” 和“单、双侧存取+升降平移系统”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同时实现存取车的动作,必须等到第一位存取车辆的人完成“系统耗时”和“人员耗时”所有动作后,第二位存取车辆的人才能进行存取动作。
综上所述,现有的立体停车系统都存在“低密度”和“低效率”两方面的缺陷,需进一步提高立体停车系统的“密度“和”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升降机和四向存取系统够成的立体停车系统,该系统能够克服背景技术中的缺陷,能够大幅提高立体停车系统的“密度”和“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乃华,未经李乃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336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轮履复合式巡检机器人行走机构及其工作方法
- 下一篇:沾粘式汽车挡泥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