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续法生产耐高温阻燃醇型硅胶的工艺技术及生产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31291.8 | 申请日: | 2013-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92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柯明新;柯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信翼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B7/48 | 分类号: | B29B7/48;C08L83/06;C08K3/2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谢敏楠 |
地址: | 525027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生产 耐高温 阻燃 硅胶 工艺技术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耐高温阻燃醇型硅胶的生产,更具体地,涉及连续法生产耐高温阻燃醇型硅胶的工艺技术及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由于醇型硅胶与其它类型(脱酸型、脱酮肟型)硅胶相比,具有无刺激性酸味、对金属无腐蚀性、无硫化开裂现象等优点,在苛刻的条件中能保持良好的物理性能及电性能,是一类综合性能较好的硅橡胶,因此电子电器用硅橡胶通常选用脱醇型硅橡胶。一般脱醇型硅橡胶在180℃以下可以长期使用,但由于高新技术的发展,对其耐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硅橡胶的热稳定性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一般硅橡胶遇明火可以燃烧,产生白色的烟雾,阻燃等级不能达到UL认证V-1或V-0级。阻燃硅橡胶是在硅橡胶中加入阻燃剂,制造出具有难燃性和自熄性的产品。
耐高温阻燃醇型硅胶要求在密闭、真空的条件下生产,目前,国内所普及的生产方法是一种用行星搅拌机的单缸、间断式形式生产,例如,先用捏合机将干燥过的基础聚合物、耐温填料及其他填料、颜料及催化剂,并经真空排泡得到胶料,最后转入液体灌装机,经计量后灌入金属软管或塑料封筒中得到产品。该工艺的优点是生产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可随时调整配方和工艺,更换产品品种;缺点是物料转移时暴露在空气中,在湿热天气生产或生产固化快的产品时容易产生结皮;由于单缸、间断式生产时出现损耗、人为差错而导致质量不稳,人力、物耗、能耗过高。双螺杆连续法生产耐高温阻燃电子级醇型硅胶的技术目前还不成熟,目前国内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连续生产耐高温阻燃醇型硅胶的工艺和设备。
首先本发明提供一种连续法生产耐高温阻燃醇型硅胶的生产设备,包括第一双螺杆挤出机、第二双螺杆挤出机和冷却器,所述的第一双螺杆挤出机和冷却器相连,所述的冷却器和第二双螺杆挤出机相连,所述的第一双螺杆挤出机设有第一真空口、第一进料口和第一过滤器,还设有与之相连的第一中间储槽,所述的第一中间储槽设有多个与之相连的原料储槽,所述的第二双螺杆挤出机设有第二真空口、第二进料口和第二过滤器,还设有与之相连的第二中间储槽,所述的第二中间储槽设有多个与之相连的原料储槽。
所述的原料储槽都通过计量装置和第一中间储槽和第二中间储槽相连。
计量装置为失重式流量计。
所述的第二双螺杆挤出机与分装设备相连。
更进一步提供一种连续法生产耐高温阻燃醇型硅胶的工艺技术,所述的工艺技术通过上述的生产设备实现,具体步骤如下,
S1. 在与第一中间储槽连接的4个原料储槽中分别加入聚硅氧烷、耐温填料、阻燃填料和增塑剂,在与第二中间储槽连接的3个原料储槽中分别加入交联剂、偶联剂和催化剂;
S2. 设定各个组分的添加量,通过失重式流量计,将聚硅氧烷、耐温填料、阻燃填料和增塑剂加入第一中间储槽中,将交联剂、偶联剂和催化剂加入第二中间储槽中;
S3. 启动第一和第二双螺杆挤出机,得耐高温阻燃醇型硅胶。
所述的聚硅氧烷为R``O-[SiORR`]n-SiOR``,其中:n=10~10000,R为甲基、乙基、乙烯基或苯基,R`为甲基、乙基、乙烯基或苯基,R``为H、甲基、乙基、乙烯基或丙基;
所述的耐温填料为Fe2O3,Fe(OH)3、CuO、TiO2、Ce2O3等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的阻燃填料为氢氧化镁、氮系阻燃剂或硼类阻燃材料等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的增塑剂可选用二甲基硅油或矿物油;
所述的催化剂可选用有机锡催化剂或有机钛催化剂,其中有机锡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二醋酸二丁基锡或辛酸亚锡;有机钛催化剂为(R1)Ti(R2)2或(R3)2Ti(R2)2,其中R1为1,3丙二醇、1,2丙二醇或丁二醇,R2为乙酰丙酮或乙酰乙酸乙酯,R3为乙醇、丙醇、异丙醇或丁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信翼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信翼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312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