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烧肉粽的工业化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30601.4 | 申请日: | 2013-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66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胡涛;刘淑宇;于米华;张志刚;苏永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银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164 | 分类号: | A23L1/164;A23L1/311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杨依展 |
地址: | 361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肉粽 工业化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烧肉粽的工业化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相关烧肉粽的生产多为作坊式作业,操作繁杂,保质期短,产品质量和风味难以保证,虽然CN101336686、CN101147599和CN102524677相继公布了猪肉粽、鹅肉棕、中方肉粽的相关生产工艺,但与厦门烧肉粽相比在风味、工序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烧肉粽的工业化生产方法,其克服了背景技术中肉粽的生产方法所存在的不足。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烧肉粽的工业化生产方法,包括:
步骤1,预备原料肉步骤,原料肉包括三层肉、骨头和脊膘,洗净三层肉并切块,洗净骨头并沸水煮制,绞制脊膘;
步骤2,预备菜蔬步骤,菜蔬包括:
香菇;
虾干或蚝干或蛋黄;及
板栗或花生或莲子或红豆或香芋或竹笋;
清洗菜蔬再泡发;
步骤3,预备糯米和粽叶步骤,清洗、浸泡糯米再沥干备用,浸泡、清洗、煮制粽叶再冷却备用;
步骤4,制作骨汤步骤,熬制骨头得骨汤;
步骤5,制作卤肉步骤,取三层肉、菜蔬和骨汤并煮制得卤肉和卤汤;
步骤6,炒制糯米步骤,炒制脊膘,炒出猪油后加入红葱头再煸炒,捞出锅内的葱头和油渣,往锅内加入糯米和卤汤再炒制;
步骤7,粽子成型与熟制步骤,粽叶包裹糯米、卤肉和菜蔬,再蒸煮,熟后取出冷却;
步骤8,包装与灭菌步骤,真空包装粽子,并高压灭菌。
一实施例之中:所述步骤4的制作骨汤步骤中,取骨头炖汤,往汤中加姜片和长葱,煮制得骨汤。
一实施例之中:所述步骤7的粽子成型与熟制步骤中,粽叶搭折成漏斗状,往漏斗状粽叶中依次加入糯米、卤肉、菜蔬和糯米,接着折包粽叶成正三角锥形,然后摆放于不锈钢网盘上,入蒸煮机进行蒸煮,熟后取出冷却。
一实施例之中:三层肉,160-170份
骨头,25-35份;
脊膘,11-13份;
香菇,11-13份;
虾干或蚝干或蛋黄,2.5-3.5份;
板栗或花生或莲子或红豆或香芋或竹笋,18-22份;
糯米,290-310份。
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1、能实现传统烧肉粽风味的工业化生产,且在品质、生产效率、安全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保障,它解决了传统烧肉粽工序繁杂、保质期短、流通面窄的问题,制作简单、效率高、便于食用、较好的保持了传统烧肉粽风味。
2、卤肉煮制中加入虾干(蚝干、蛋黄)、板栗(花生、莲子、红豆、香芋、竹笋等)、香菇和骨汤,以能工业化生产且保持传统烧肉粽的风味。
3、炒制脊膘,炒出猪油后加入红葱头再煸炒,捞出锅内的葱头和油渣,往锅内加入糯米和卤汤再炒制糯米,以能工业化生产且保持传统烧肉粽风味。
4、蒸煮熟后取出冷却,真空包装粽子,并高压灭菌,保质期长,便于食用。
5、取骨头炖汤,往汤中加姜片和长葱,煮制得骨汤,风味独特。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烧肉粽的工业化生产方法,包括:
步骤1,预备原料肉步骤,原料肉包括三层肉、骨头和脊膘,解冻、修整、洗净三层肉并切块,切段、洗净骨头并沸水煮制,绞制脊膘;
步骤2,预备菜蔬步骤,菜蔬包括香菇和虾干(蚝干或蛋黄)、板栗(花生或莲子或红豆或香芋或竹笋等),挑选、清洗香菇和虾干(蚝干或蛋黄)、板栗(花生或莲子或红豆或香芋或竹笋等)再泡发,本实施例之中,常温泡发12小时后滤净水即可;
步骤3,预备糯米和粽叶步骤,挑选、称重、清洗、浸泡糯米再沥干备用,浸泡、浸泡、清洗、煮制粽叶再冷却备用,通过煮制粽叶实现沸水杀青;本实施例之中,糯米常温泡发4小时后滤净水即可;
步骤4,制作骨汤步骤,取骨头炖汤,往汤中加姜片和长葱,煮制得骨汤;本实施例之中,骨汤熬制的各原材料重量比如:水300份、骨头30份、盐1份、酱油3份、米酒2份;
步骤5,制作卤肉步骤,取三层肉、虾干(蚝干或蛋黄)、板栗(花生或莲子或红豆或香芋或竹笋等)、香菇和骨汤并煮制得卤肉和卤汤;卤肉煮制时原辅料重量比例:骨汤200份、三层肉150份、虾干(蚝干、蛋黄)3份、香菇12份、酱油9份、米酒5份、蚝油3份、盐2份、糖6份、味精1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银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银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306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玻璃振动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保温针织面料及其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