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叠层LED发光模组及制作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327066.7 | 申请日: | 2013-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07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 发明(设计)人: | 林洺锋;韦嘉;徐振雷;梁润园;张春旺;胡丹;包厚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洲明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33/48 | 分类号: | H01L33/48;H01L33/6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博锐专利事务所 44275 | 代理人: | 张明 |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led 发光 模组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通讯/消费性电子/汽车/信号灯等领域,具体是一种叠层LED发光模组及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LED发光模组包括LED光源与驱动模块两部分构成,LED光源通常由焊接在导热基板上的若干分离LED封装构成。该封装常基于直接结构,即:芯片固于支架上,芯片与支架之间以金线作电连接,根据需要放置荧光粉材料,再以硅胶作密封。
驱动模块,包括集成电路与无源元件。集成电路芯片单独封装,然后与无源元件一起安装在另一块电路板上,驱动电路板与光源模组在制作完成后,用电线相连。
在某些情况下,驱动电路比较简单,此时可将驱动集成电路封装、LED封装和其他无源元件安装在同一块导热基板上。
现有技术的LED发光模组的主要缺陷包括:
1)各组件独立设计制作,成本高,且需要额外单独组装。
2)产品尺寸大,难以缩小,消耗材料多。
3)每颗LED芯片、驱动集成电路芯片均单独封装,封装成本较高。
4)现有的发光模组中不包含对LED芯片的温度和光学检测部分,用于亮度检测的模块,通常外置在发光模组外,或者整个灯具之外,检测结果不准确,而且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对准精确,降低成本、尺寸减少的叠层LED发光模组及制作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叠层LED发光模组,包括上层封装 及下层封装,所述上层封装包括LED封装及上基板,LED封装包括芯片、荧光粉及硅胶,上基板上开设有反光杯,芯片设置在反光杯底侧,并通过硅胶将反光杯密封,硅胶内设置有荧光粉,
上基板上开设有通孔,通孔为两个小端相通的锥筒形孔,所述上基板表面设置有用于导电及反光的金属层,所述下层封装包括下基板与电路元件,所述电路元件固定在下基板上,所述下基板上表面设置有用于电路连接的金属层,所述下基板对应通孔位置开设有锥筒形的盲槽,盲槽的大端朝向上基板的通孔,所述通孔与盲槽之间设置有焊锡层。
为加强整个叠层LED发光模组的控制,本发明改进有,所述叠层LED发光模组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设置在下基板上并正对芯片位置。
本发明改进有,还包括光学传感器,所述光学传感器设置在下基板上,所述上基板对应光学传感器位置设置有光学通孔。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叠层LED发光模组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上层封装制作及下层封装制作;
所述上层封装制作具体如下:
1)在上基板上开设反光杯及通孔,通孔为两个小端相通的锥筒形孔;
2)在上基板表面淀积金属层,并图形化,使金属层作为导电和反光材料;
3)将LED封装固定在反光杯上;
所述下层封装制作具体如下:
1)将电路元件固定在下基板上;
2)在下基板对应通孔位置开设有盲槽,盲槽为大端朝外的锥筒形槽;
3)在下基板上淀积金属层,并图形化;
步骤2.将焊球放置在盲槽上,并将上基板靠在下基板上,焊球使上基板与下基板初对准;
步骤3.通过焊球高温溶化,液化焊料表面张力带动上基板移动,实现了上基板与下基板的对准,基板的LED封装与下基板的电路元件电连接。
本发明改进有,进行步骤2前还包括温度传感器的安装步骤,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固定在下基板上对应芯片位置,温度传感器通过金属层与电 路元件电连接。
为加强整个LED封装对温度的传导,本发明改进有,在步骤2时温度传感器安装后,上、下基板压合之前,在温度传感器与上基板之间放置焊层,焊层避开电气元件及金属层。
为增加叠层LED发光模组的光线检测功能,本发明改进有,在进行步骤2前还包括光学传感器的安装步骤:将光学传感器固定设置在下基板上,所述上基板上对应光学传感器位置开设设置有光学通孔,当上基板固定在下基板后,光学通孔正对光学感应器,所述光学感应器与电路元件电连接。
本发明改进有,所述下基板上开设凹槽,将电路元件放置在凹槽底部,并通过树脂材料包裹,所述电路元件与树脂材料的总体高度小于下基板表面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洲明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洲明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270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玻璃体
- 下一篇:风力机组的转子叶片与转子毂的转动连接结构





